全國首檔青春期父子情感溝通紀實節目《上陣父子兵》第一站的父子們在經歷了三期的溝通和蛻變之后,終于如愿以償的和解,融冰之旅成功。
青春期兒子和中年父子的組合頗為常見,在中國“慈父嚴母”以及“托管父親”的傳統家庭教育模式下,二者之間的情感問題尤為突出,其實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都是在于沒有溝通,或者是沒有有效溝通。《上陣父子兵》正是找到這些問題的源頭,并在節目中設立了“心靈畫像”“每日任務”“三日家規”以及“溝通之門”等環節,為父子提供了更多有效溝通的機會,直指矛盾,解決問題。
在第三期的節目里,家規升級版是由父親和兒子共同商議后決定的,和前兩期不同的是,這期的家規不再是“不能逃避,不能打我”而是“做什么都要考慮到對方的內心”曾經針鋒相對的父子竟然當起了對方的“保護傘”。
湖南岳陽汨羅江上,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曾在這里投江而亡,當地人民通常會在農歷五月初五賽龍舟來紀念他。這一期的每日任務就是在汨羅江上賽龍舟,新手父子在接受系統訓練之后就要上場和專業隊伍同場競技了,不料在訓練過程中沒能默契配合導致“小瘦子”曹高歌連道歉都不肯接受,要單挑“柴油發動機”丁小胖,曹父卻是大改之前的暴脾氣耐心開導著曹高歌,認識到自己之前教育方法的不足,摒棄以暴制暴。
到了晚上,忙碌了一天的父子又被分別叫走,父子倆一個坐在門里,一個坐在門外,導演組當起了“傳話筒”問了許多父子之間平時想問卻又不敢問的問題,曹高歌自爆最在意父親對自己的評論,父親的每次表揚,每一個眼神的肯定都是自己下次做的更好的原動力。曹父直言不諱說自己對兒子是“又愛又恨”,愛你源自于血脈,恨你源自于恨鐵不成鋼,但是卻從未嫌棄過曹高歌,說著說著,木門突然打開,好像一切問題,誤會,都隨著“溝通之門”的開啟迎刃而解,父子倆相視一笑也許是對這場融冰之旅最好的詮釋。
媽媽是橫亙在楊家父子之間最尖銳的那根刺,節目最后哭的像個淚人的楊父,是因為那個暖暖的楊景為又回來了,那個兩年未與父親同桌吃飯的少年也會在這場融冰之旅的最后變成一個有溫度的,安心扎在爸爸懷里睡覺的少年。
我們都很愛對方,這是個被遺忘的秘密。三對父子的故事就要和我們告一段落了,下周六《上陣父子兵》第二站將走進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新上線的三對父子在下期節目中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周六晚九點二十探險之旅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