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偉鴻與嘉賓尤瓦爾·赫拉利、王小川一起探討“人工智能”話題
主持人陳偉鴻現場采訪嘉賓尤瓦爾·赫拉利教授。
首播嘉賓海報。
在文化綜藝大放異彩的審美語境中,由中央視財經頻道和觀正影視聯合出品的首檔大型探索互動演講節目《未來架構師》繼續逆流而上,試圖剝開科學的堅硬外殼,讓嚴謹的知識理性和柔軟的人文情感兼容并濟。節目力邀位處尖端技術前沿的科技大咖,用故事性的內容表達和沖擊性的視覺展示讓觀眾“穿越”未來,體驗一把未來世界可能存在的黑科技。
透過“看見不可見,敢做不可能”的核心定位,央視財經頻道的引領意識和前瞻視角呼之欲出。節目制片人楊曉暉表示,“我在中央電視臺工作了十幾年,在這樣的平臺上工作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別的,是因為這樣的平臺足夠有遠見,足夠大氣,足夠有魄力,讓我們做一檔《未來架構師》這樣的節目。”
央視近年來加大自主原創的開發力度,以《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為代表的文化節目的走紅,客觀上也給了《未來架構師》團隊以信心和勇氣。致力成為正向趣味能量的引領者,制作團隊帶著“賽先生”的精神而來,給架構未來的科學家、發明者、敢為人先的創造者們一個舞臺,希望激活大眾的想象力、創造力、對未知的好奇心。
文化自覺的內在驅動:
從使命和責任出發,打造市場引領級的綜藝產品
正如《將改革進行到底》在開篇“時代之問”中所言,“今天的神州大地,正發生著數不清的改變。億萬中華兒女的力量匯聚,延展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為璀璨的特殊單元,篤定決絕,豪邁而清晰。”
“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C919騰空、屠呦呦斬獲諾獎、中國高鐵引領世界……伴隨著國家乃至世界科技創新的節節發力,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日新月異,未來更是朝著我們呼嘯而至,每個個體都將是它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創造者。如何張開雙手擁抱未來,是我們應有的好奇和思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文化創新”,是其中一大重要的維度。
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身為節目嘉賓,特別感慨道:“中國這30多年改革開放以后有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科技上的發展突飛猛進,可是要成為世界與科技的強國,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到。全世界所有的科技大國,他們的大發展其實都是從基本科學上的突破成就得來的。成為一個科技大國需要的是基本科學,而基本科學是要在很深度的文化背景下產生。央視做這個節目讓我很激動,對很多小孩子是有很好的影響的,能夠跟大學問家溝通是很重要的,可以從國家的觀點來講有深遠影響的學問一定要重視。”
“我們是否能有一檔節目,它不僅有意思還能有意義。沒有復雜的規則和邏輯,以演講和豐富的視覺展示表達思想,分享智慧”,攜帶一股油然而生的迫切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未來架構師》的創意誕生了。
啟播禮上楊曉暉發言。
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尤瓦爾·赫拉利演講。
搜狗CEO王小川演講
制片人楊曉暉如此闡述初衷,“社會的推動力在哪里?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在哪里?國家層面講科技強國,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從去年年底到今年,我們明顯感覺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他對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影響。從科技,我們再來講科學,’賽先生’喊了幾十年了,為什么還有人說我們仍然缺乏科學精神?通過怎樣的方式把科學精神的基因植入每個人體內,更植入年輕人的體內,這是我們傳播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再從科學,講到想象力與創造力。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了不起的科學家、藝術家,但是想象力、創造力、對未知的好奇心是存在于每個人內心的。需要有人把它喚醒。”
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秉持著一份高度的文化自覺,《未來架構師》從使命和責任出發,希望用市場引領級的綜藝作品培育國人的科學思想、理性思維和科技意識,成為時代進程中一記精彩的注腳、有力的推手。
高端定位的自主創新:
引導欣賞品位和審美水平,為科技偶像打造明星舞臺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變革是地動山搖的革命,這也是未來詩歌的出口。央視財經頻道在這個中國高端電視平臺上,匯聚思想的力量,邀請在各領域離未來最近的扛鼎級人物,開啟最具溫度的演講,敢為人先引領中國觀眾的收視品味,表達對于當下和未來的觀點和態度,探討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話題,推動人類未知的邊界,此刻見證未來。
站在內容市場的創作環境中,央視財經頻道為何要打造一檔這樣的節目?在筆者看來,原因有三:
第一,高端平臺的頻道定位和價值特色使然。央視財經頻道的價值,體現在作為國家電視臺的財經頻道的屬性上,體現在內容權威、受眾高端、傳播廣泛的平臺上,體現在專業節目的品質上。數據顯示,央視財經頻道市場份額達83.21%,國內覆蓋人口11億,平臺受眾以高收入、高職位、高學歷的“三高”人群為主,男性向和精英向的收視特征,使其當仁不讓成為高端品牌打造的重要基地。
作為黨和國家在經濟領域的重要宣傳陣地,改版以來,央視財經頻道在專業化提升和節目創新上發力提速。《未來架構師》正是這樣一檔高度契合頻道氣質的全新節目,節目所涉及的領域廣泛涵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無人駕駛、航空航天、物理數學、自然、生命科學、心理學等等這些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以人文視角切入科技和思想的前沿,制作具備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節目,《未來架構師》無形中展開了一幅關于未來的經濟版圖。
第二,滿足大眾求真、求美、求知的精神文化需求,從收視驅動轉向情懷驅動、創意驅動。在總局以“公益、文化、原創”為發展方向的政策調控下,文化類、科教類節目比重日益加大。根據國家廣電智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以此為創作方向的節目多達四五十檔,共同成為電視吸引年輕受眾的關鍵力量,高中教育程度以上觀眾的集中度總體較高,新型科學益智類綜藝對于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觀眾顯示出極強的吸引力。
文化類節目在今年的爆發不是偶然,更像是一種價值的回歸和審美的更迭。作為大眾文化娛樂的重要消費產品,綜藝節目不應只滿足感官的短時愉悅。讓“趣”“益”兼備,并“知”“娛”并存,《未來架構師》在這樣的創作風口誠意出擊,帶領觀眾感受科技大爆炸時代對我們衣食住行的滲透和改變,分享科技前沿的引領者們關于未來世界的思考和愿景,將知識服務和價值引領、審美塑造結合起來,凝聚人類的智慧來了解真和美,打開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大門。
第三,重新定義時代的偶像和明星,給改變世界、架構未來的人們一個綻放光芒的舞臺。以娛樂明星為主打賣點的綜藝蔚然成風,客觀上助長了內容創作的浮躁和淺薄。電視工作者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才能做到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大眾。出現在《未來架構師》中的嘉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偶像和明星,卻是一群書寫了偉大實踐的歷史“劇中人”和“劇作者”。
制片人楊曉暉說,“在這個時代,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定義偶像和明星這個概念了?我們這個節目里有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發明者和敢為人先的創造者,他們是架構未來的人,所以說他們是不是也應該有個舞臺,也應該被稱之為明星呢?”節目將這群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人請上舞臺,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和人生經歷和大眾發生情感交集、思想碰撞,從而關照內心,收獲思考和改變。
歷史的長河在悄然的行徑之中,過去影響著現在,現在影響著未來。一檔節目敢于和你暢談未來,本身即是一種稀缺和珍貴。在綜藝的隨性和輕松中,我們值得擁有科學的嚴謹和求實,相信它所架構的未來,足以調動大眾的好奇、憧憬和熱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