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趟公交車駛出西坑村,村民放鞭炮相送。
村民喜乘公交車。
公交車在高山和懸崖間行走。
溫馨提醒
西坑村-同安汽車站發車時間:
7:00、9:30、15:00、17:20
同安汽車站-西坑村發車時間:7:15、9:10、15:00、17:20。
中秋佳節倍思親!昨日一大早,西坑村的村民們帶上自家種的生態蔬菜、茶葉,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村口,搭上了開往城區、與兒孫團聚的公交車。
作為廈門最遠、最偏僻、最角落的村莊,素有廈門“小西藏”之稱,同時也被評為“廈門最美鄉村”的同安蓮花鎮西坑村,昨天正式通上公交車,打開走出深山的大門,圓了村民的思親夢。
昨日上午9點10分,車頭戴著大紅花的606路公交車緩緩駛入西坑村。全村將近兩百名常住村民全部聚集到村口,站滿了道路兩邊和半山腰,敲鑼打鼓,迎接公交車的到來。“噼里啪啦”,伴隨陣陣響亮的鞭炮聲,公交車穿過紅色拱門,踏上了走出深山、邁向城區的唯一村道。
西坑村距離同安城區(汽車站)46.8公里,其中山路32.8公里,占據全程三分之二以上路程。以前,村民進城區理個發,往往要花50元雇摩托車,不但成本高,崎嶇的山路也讓旅程險象環生。如今,只需花1塊錢,就能乘坐安全得多的公交車進城。
西坑通公交車,意味著島外公交系統進一步完善,同時也有助于城鄉一體化建設。
特寫
想孩子的留守老人,終于能“常進城看看”
昨天,記者坐上駛出西坑的第一趟公交車,盡管車內略顯擁擠,但首次從家門口乘公交的興奮讓大家暫時忘卻了炎熱。駛出村口后,車子慢慢爬上蜿蜒的坡路,司機特意放慢車速 ,避免村民摔倒。
當公交車行至山頂,整個西坑村景盡收眼底,遠遠望去,梯田式茶園,整齊又青翠。過了山頂,駛入白交祠,可以看到群鴨在“逛街”,10多頭牛兒在路上溜達。在白交祠通往軍營的路上,路面比較平坦,但也更加險峻,公交車夾在高山和懸崖邊上行走,窗外藍天、白云盡收眼底。但司機無暇顧及這一美景,專心致志開車。之前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山上天氣說變就變,春夏兩季最善變,暴雨跟霧,能見度極低,有時能見度才二三十米,遇到這種天氣要開得再慢點,多留點心,確保安全。
由于中秋關系,到城區與兒孫們團聚的人特別的多,在白交祠和軍營村都上來了不少人,整個車子都擠得滿滿的。爬了坡,走了平路,從軍營至祥溪農場,全部都是下坡的路,由于公交車滿員,載重量大,司機更加小心翼翼,盡量降低時速,路邊就是山溝、峭壁,非常深。
車上77歲的西坑村民連清發跟記者聊了起來。他樂呵呵說道,兒女在同安城區工作,老兩口乘著中秋節,和兒孫們團聚,順便帶點自種蔬菜。鼓鼓的行李袋里,裝著剛摘下的青菜、絲瓜等新鮮蔬菜。以前進城區很麻煩,搭半個小時摩托車或者走一個小時的路程,到白交祠坐公交。有時遇到下雨,山路不好走,水泥路比較滑,他感覺坐摩托車戰戰兢兢,擔心發生意外,而且身上很容易打濕。現在通了公交,既便利又安全,也便宜。他想著今后進城的次數肯定比以前多了。
公交車行駛到了祥溪農場門口,就結束了漫漫的32.8公里山路,進入蓮美街、鳳嶺路等,接下來一路平川。
揭秘
8.3公里陡峭山路
多年來“攔”住公交車
西坑村距離白交祠大約8.3公里,多年來因為道路比較崎嶇、陡峭,彎道又多,沒有達到公交車通行的要求。這幾年來,在市區相關部門重視下,增加資金投入,提升了道路安全系數。據介紹,考慮到山路的特點以及行車的安全,開往西坑的公交車安裝了時速控制報警器,一旦車速接近或者超過30公里,GPS就會發出提醒。
記者手記
一個村莊的公交夢
據介紹,西坑通公交車,意味著廈門島外公交系統得到進一步完善,“村村通公交”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同時也有助于城鄉一體化建設,改變西坑交通閉塞、經濟落后面貌。
這是“宏大”的說法,而對西坑村村民來說,這就是實現了他們一個很簡單很實在,卻曾經很遙遠的愿望。所以,他們才會全村出動,敲鑼打鼓,放煙花放禮炮,以堪稱“萬人空巷”的架勢迎接一輛公交車。很多人面對這樣的場景,可能會有些“穿越”感——公交車對現代人來說,不早已該司空見慣了嗎?如果沒有親臨昨天公交進村的現場,如果沒有和一個個村民聊天交談,我們或許真的很難向讀者說清這個問題。事實上,當我們剛進到村里,看到墻上鄭重其事地貼著一張“捐資購買煙花禮炮芳名錄”時,也頗感訝異。
直到看到了一個個提著大包小包特產,準備乘車到同安城區跟兒孫團聚的村民,我們開始明白了。“公交圓了我們的思親夢,公交夢就是我們的中國夢。”這是一位村民的話。彼時彼景,這話在我們聽來絲毫不含刻意,而且格外真實、質樸。因為,通上公交車,真的是這個村莊,盼了太多年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