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天剛蒙蒙亮,十余臺重型機械便挺進位于翔安區內厝鎮的鴻漸山腳下,快速滾動的車輪在坑坑洼洼的土地上揚起塵土。在不遠的將來,這條線性工地將化作一條暢通的血管,為廈門和泉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滾滾車流。
作為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廈漳泉城市聯盟路的海翔大道,其內厝黃厝村、鴻山村段建設昨日啟動最后1公里的清表。翔安區內厝征拆指揮部總指揮陳春夏,翔安區副區長、內厝鎮黨委書記林生海帶領包村干部,到場指揮協調。
在振奮人心的施工現場,不少人開玩笑說,在迎接2020年的時間節點,內厝鎮重點項目征拆使出全力踢出了“臨門一腳”,為項目建設樹立了一座重要里程碑。
就在前天下午,一幅寫著“高效保障高質服務”的大紅錦旗,由廈門路橋集團相關負責人遞到了內厝鎮黨委、政府的手中,看似簡單的8個字,卻生動地勾畫出內厝鎮近年來在省市重大重點項目征地拆遷中披荊斬棘的秘訣所在。
奮力比拼 征拆戰場攻堅克難
昨日,站在清表現場附近的小光山上遠眺,東側是廈門市與泉州市的交界地,西側是業已通車的海翔大道。從小光山到泉州境內大約1.9公里道路的征地拆遷任務,擺在了內厝鎮的面前。
福建人耳熟能詳的海翔大道,不僅是連接廈門島外四區的重要快速通道,也是廈漳泉城市聯盟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東西向與泉州、漳州路網連接,被確定為閩西南協同發展區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項目。2018年以來,閩西南五市以“打開通道、聯接渠道、整合資源、共享平臺”為目標,大力推動交通路網建設。
打通海翔大道項目征拆“最后一公里”,一刻也等不及、慢不得!這樣的緊迫感,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便重重地壓在內厝鎮黨員干部的肩頭。
上周末,一場滂沱大雨把內厝鎮鴻山自然村澆得濕漉漉的,而在村里的山林邊,七八名佩戴黨徽的黨員冒著大雨,在項目征拆負責人吳善營的帶領下進行確界。在他們眼里,必須抓住可以爭取的每一分、每一秒,高效為項目的順利推進鋪平道路。
事實上,當地干部在項目征拆戰場上邁開的每一步,都第一時間傳遞到“鴻漸春曉·征情在線”微信群里:海翔大道內厝起點黃厝村52畝用地完成確認,鎮果林場全部提交施工場地,獅頭山林場管理房基本拆除完畢……高效保障項目建設,這里的干部們始終在路上。
近日,記者走進海翔大道內厝征拆現場,感受到一股干事創業的激情。在田間地頭用支架撐起的遮雨棚,成了干部們的議事廳,支部建在項目上,讓他們在黨旗的指引下,渾身擁有源源不絕的力量。
內厝鎮實施“三到底,五協同”工作法,融入海翔大道征拆的全過程,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片誠心幫到底,一支隊伍抓到底”,以及區、鎮、村、業主、施工隊“五方共聯”,方案共商、標準共定、民生共謀、項目共促,強化聯動,提升整體合力。
想民所想
凝聚項目建設強大合力
雖然距離不長,但海翔大道內厝鎮涉及征拆的這片土地上,包括加油站、礦區整治遺留設備等征拆難點,加上地塊情況復雜,起初讓許多外人對征拆效率不看好。就連當天送錦旗的廈門路橋集團負責人也私下詫異:在這么短時間內高效完成建設保障任務,內厝鎮是怎么做到的?
高效保障的背后,是內厝鎮上下為項目推進提供的高質服務。據現場指揮長介紹,為項目建設提供高效保障,為群眾民生提供高質服務,正是內厝鎮為海翔大道征拆鋪平道路的兩條最重要的主線,它們相輔相成,為征拆“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凝聚起強大合力。
“我們奮戰在海翔大道征拆第一線,不僅做群眾思想工作,而且在最基層破解他們遇到的各種難題。”昨日的清表現場,一位征拆干部長舒了一口氣——老百姓從抵觸,到理解,再到全力支持,內厝鎮提供的高質服務時刻融合其中。黨員干部耐心細致地處理礦區治理、原自留地分配、安民生補短板等歷史遺留問題,同樣,在翔安區“聯合攻堅”的創新機制下,所涉及的十余個部門一同上陣,第一時間跟蹤服務。
時至今日,許多人依舊記得一天夜里在鴻山村部召開的那場協調會,在到場黨員“亮身份”的過程中,從馬巷過來商談的陳清濱主動站出來:“支持項目建設,共產黨員義不容辭!”在他的帶動下,從各地前來商談的黨員們紛紛起身,征拆難題迎刃而解。
這幾天連日的雨水,讓周后自然村的農民們喜笑顏開,鎮政府幫他們修建的蓄水池終于落地。如今,蓄水池里的雨水通過管道灌入曾經饑渴的農田里,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正逐個解決。鄉親們說,黨員干部為村里辦了那么多實事,他們也要以實際行動支持項目建設。
昨日,“高效保障打通廈漳泉城市聯盟路最后一公里”的大紅橫幅以及道路走向示意圖格外醒目。邁入2020年,海翔大道乃至內厝鎮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都將快速向前延伸。(廈門日報 記者 王元暉 通訊員 陳冬川 張 瀘 林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