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清潔樓仍是中轉垃圾一道不可缺少的環節。
不久的將來,在廈門您可能再也看不到清潔樓了。記者獲悉,近日,市市政園林局制定的《廈門市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三年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經市政府第104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未來我市的清潔樓將逐步被垃圾收集桶取代,垃圾處理采用直運至垃圾壓縮中轉站的模式。
此外,市容保潔力度將加大,主次干道保潔將機械化,一些易被忽視的護欄、窨井、路燈桿等市政設施也將納入日常保潔中。
【增容】
擴建后坑垃圾壓縮中轉站,由600噸增至3000噸
記者了解到,島內日產生垃圾量約2500噸,其中約1000噸被分別運往后坑垃圾分揀中心和后坑焚燒發電廠,其余1500噸則運送到后坑垃圾壓縮中轉站處理,而該中轉站設計的每日壓縮中轉量僅為600噸,也就是說,它處在超負荷運轉狀態,所以時常出現垃圾轉運車排隊的情況,導致湖里萬達廣場附近交通擁堵。
根據《方案》要求,我市要借鑒國內先進城市垃圾壓縮中轉站建設模式,2018年上半年前,完成后坑垃圾壓縮中轉站升級擴建,日壓縮中轉能力由600噸增至3000噸,服務島內生活垃圾壓縮中轉;同時推動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南部各建設一座環衛綜合基地,服務所在區生活垃圾壓縮中轉和大件垃圾收納處置需求。
【更替】
設垃圾收集桶取代清潔樓,下半年開始布點選址
《方案》提出,我市要按照密閉環保、美觀大方、桶車匹配的要求,全部更換落后的垃圾轉運車和垃圾收集桶(替代清潔樓),在小區臨路一側設大體量垃圾收集桶,將物業小區及周邊垃圾收集入桶。采取桶車對接模式,定時將生活垃圾直接運往各垃圾壓縮中轉站。同時,逐步將現有清潔樓改造為環衛停車場、道班房或環衛工人公寓。也就是說,常因臟亂、噪音等問題遭詬病的清潔樓,將逐步消失。
根據《方案》計劃,今年下半年我市將開展垃圾收集桶布點選址和轉運車選型工作;2017年9月底前,完成垃圾收集桶設置、轉運車采購工作;2018年上半年,力爭島內各區實行垃圾直運模式。
【提升】
島內主次干道保潔
機掃率要達100%
在車來車往的道路上保潔,環衛工人的安全常引人擔憂。這一現狀,未來也將得到改善。
根據《方案》要求,我市將根據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機械化作業條件,按照作業面積、作業能力和吸、掃、沖、收要求,配套機械化作業車輛和設備。今年底,思明區、湖里區、市公路局、路橋集團的主次干道機掃率要達到100%,背街小巷機掃率達85%以上。集美區、海滄區的主次干道機掃率要達到85%以上,背街小巷機掃率達75%以上;同安區、翔安區的主次干道機掃率要達到80%以上,背街小巷機掃率達70%以上。主次干道實現每日一洗,背街小巷每周一洗。
各責任單位要按照完成機掃任務的實際需求,配套機掃設備。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區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清、掃、洗”一體化環衛清掃車,這種車的優勢在于,可以把路面洗得更干凈,而且不會造成揚塵。
護欄、路燈桿等設施的保潔,常常被忽視。《方案》中提到要加強市政設施的保潔,細化作業標準,將其納入日常保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