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地區: 山西 大同 適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難度: 輕松
適合天數: 1-8天 花費預算: 1000元 適合時間: 全年
█ 導語
大同的旅行絕不僅是西郊世間唯一的云岡石窟;以及南邊有懸于半空的古寺,千年屹立的木塔;還有城中古城自北魏至前清年間的遺跡;還有東邊的地質奇觀火山成群,土柱如林;還有北邊一痕長城蒼涼壯闊。
夕光中的大同古城 作者:空游無依
█ 游記正文
大同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但人們對大同的認識,第一印象卻是“煤都”,是一個工業城市——是我國多如牛毛的普通中型城市之一。若提及旅游,人們才恍然大悟般地想起“哦,對了,大同有個云岡石窟!”實際上許多人并不知道大同是我國首批確定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并不僅僅有舉世矚目的云岡石窟,以奇巧聞名于世的懸空寺也在大同市境內,鑲鉗于北岳恒山的絕壁之上,另一座稀世巨珍應縣木塔雖不在大同轄區內卻以大同為主要交通中轉。而大同市中心的古城基本保存了明代的城垣和街區布局,那些清代的古樸民居群落中,散落著元、金、遼、唐、隋直至北魏各朝各代的寺院閣塔。我坐在火車上想像穿梭于華嚴寺、善化寺、關公廟、府文廟、九龍壁這些歷代古跡遺存之間,仿佛在千年的時光中漫步——吃一根冰棍的工夫,你就由遼代到了元代;坐在胡同小店來碗渾源涼粉,掀簾出門一抬頭,已是大唐年間。——不不不,大同的滄桑之美仍然不止這些。
火山、土林和古村落
出大同火車站時,其實我是略感失望的,平庸陳舊的現代樓盤建筑,略顯臟亂的街道,俗麗的廣告牌。但也是預料之中的,我們的普通中型城市,大抵如此,規劃者敵不過平庸二字。但火車站并不是大同古城,聽說古城正在大刀闊斧地整改,要恢復古城面貌,未知如何。但我們還不急著去市中心的古城區,先租了一輛的士,前往大同縣。
簸箕形的火山口 作者:佚名
現在的大同縣城其實是上世紀70年代初才興建一座小城,位于大同市東郊二十公里外。在縣城北邊的大片盆地平原中,零散或連綿地分布著一些錐形丘陵,這些丘陵,就是大同火山群的一個個火山錐。大同位于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的交界處,這樣一想來,在上古時代,大同地區地質運動活躍一些就不希奇了,據地質學家解釋,這些火山的活躍期在15萬年前就已結束,現在已是死火山。
火山群間現在已修好公路,正在規劃一個火山地質公園,冬季,路上人煙稀少。大同火山群面積非常大,廣闊的平原土丘間分布些古老荒涼的窯洞村莊,田地、果園,覆蓋殘雪,以巨大的火山錐為背景,蒼涼而寧靜。我們的車緩緩行馳其間,偶爾有當地村民騎著摩托車或者駕著驢車與我們錯車而過,回過頭來,望著我們微笑。
火山下的勞作 作者: jason_le
這些火山錐的海拔高度大多在1100米至1400余米之間,在平坦寬廣的河谷地貌的襯托下,突兀而起,或錯落開來,似渾然天成的烽火臺;或摩肩接踵,像一架長長的屏風;火山口圍成一個有破口的圈,像馬蹄,像簸箕。每座火山都依其不同的形態或神奇的傳說而擁有屬于自己的名字:金山、黑山、昊天山、狼窩山、馬蹄山、閣老山、牌樓山、老虎山、雙山、小山、不高山、磨兒山……但我們走馬觀花,眼花了亂,基本分不太清楚。
據說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山,海拔1369米,在夕光下熠熠生輝,威嚴壯美;昊天山頂的昊天寺,因建筑在火山口上而聲名遠播,可惜在文革時被毀,現在的昊天寺為新修復建的,昊天寺離縣城很近,在城里就能望見;狼窩山是火山口最為深邃的一座,山口深度平均達到30至50米,尤為特殊之處是火山口中又生火山口,稱為“繼生火山”,也是唯一一座可以把車開進火山口的火山;馬蹄山,因其狀如馬蹄而得名;閣老山、形如盛物用的“栲栳”,所以清以前叫栲栳山,后因某位閣老的傳說改名至今;黑山海拔高度1429.8,是火山群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所有火山口形質的匯集,山頂佇立著一座明代的烽火臺——我們遠遠看著,但時間和計劃的緣故,沒機會親近它。大同地處黃土高原,平地上海拔也超過一千,所以各個火山錐的相對高度并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