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又開
陽春三月,望江縣五十萬畝油菜花如約綻放,滿眼金黃。2018年3月24日,望江縣第三屆油菜花賞游活動的第一個周末。漳湖鎮回民村里黃梅聲聲,油菜花香,來自安慶、望江以及周邊的游人來來往往,賞景、拍照、聽黃梅,留連忘返。
2017年,第二屆望江油菜花賞游活動在回民村舉行啟動儀式。當天,回民村接待游客3.5萬人次。承接去年人氣,2018年,油菜花賞游活動啟動后,回民村新一輪賞花潮已緩緩拉開。
走進回民村村部,正中間的文化廣場停滿了自駕游的小汽車,另一邊,正在演出的黃梅戲吸引了周邊居民和游客近百人駐足欣賞。從村部大道向外走去,一片金黃的油菜花海便呈現眼前,游客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將美景定格。而搭建在油菜花地里的觀景平臺,因位置較高,最受游客青睞。
“花美,景美,空氣都飄著油菜花的甜味。”看著美景,專程從安慶賞花的市民章桂峰一邊感慨,一邊拿起手機選角度。
沿賞游路線一路前行記者發現,除了油菜花之外,路邊還用稻草繩扎起了人形、小船、耕牛、羊等造型的小景點,供游人拍照留念。
田野里,游人賞游熱情高漲。臨近中午,游客紛紛轉場農家樂。此時,農家樂里,老板們也正忙活著準備午餐,集中前來就餐使得農家樂一桌難求。牛肉、魚圓等清真食品,以及春天的時令野菜最受歡迎。
清真餐廳的老板方東亞在廚房和包間里來回穿梭,上菜、收拾桌子。一會兒功夫,兩個包間就翻了兩次臺。他告訴記者,“兩個包間,大廳還有一個大桌子和幾張小桌,用餐時都滿了,需要等位子。”
漳湖鎮回民村書記劉衛東告訴記者,經過兩年發展,目前全村有20多家農家樂,一些地理位置好的農家樂到中午一兩點還在接待游客。
自我升級
2017年,第二屆望江縣油菜花賞游活動期間,回民村圍繞油菜花賞游活動開展美食節、渡江戰役紀念館、飛機殘骸存列館、農耕展覽廳等活動和景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觀賞,賞花游玩人數為過去同期十倍。
盡管成績斐然,但劉衛東深知發展鄉村旅游,回民村的路還遠。
“只有花,顯然不能留住游客。結合油菜花,還需在娛樂、購物、體驗等方面加以謀劃。”劉衛東說。
為發展旅游產業,回民村在去年賞游活動結束后,便在核心部位加大水利興修,做到溝渠、道路暢通,同時在硬件和軟件上花了不少心思。
2018年,在回民村滿地金黃的油菜花地里,多了幾個大棚,回鄉創業青年方歡建起了草莓大棚,讓游客在賞游的同時體驗采摘,是今年回民村發展旅游的新變化。
對于養殖蚯蚓的方歡來說,雖然種植草莓的收益遠遠不如蚯蚓高,但為了鄉村旅游發展,帶動全村,方歡大力支持。
回民村的新變化還不止于此。為留住客人,2017年回民村將6間閑置辦公用房改造成民宿標準間,一年為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但發展旅游,靠這6間遠遠不夠。
在回民村村部一角,回民村敬老院正在改造,旁邊近400平方米的空地上,餐廳雛形已定。為達到住宿和消防要求,敬老院新建了消防通道,房間內部也按照民宿標準進行重新裝修,餐廳外還預留了一定擴展空間。這是回民村盤活資產發展旅游的嘗試之一。
“敬老院上下12間房,但入住的老人只有3名,現在將整棟樓進行改造,老人的居住條件改善了,也將資產盤活了。”劉衛東說。
除此之外,2018年,回民村在觀光游樂項目上,建設標志性建筑摩天輪,推動旅游發展;在景觀方面,采用傳統黃花和白色新品種油菜分片栽種,打造一千畝七彩長廊。
“每年都有新變化,鄉村旅游才能做得長遠。雖然千畝七彩長廊今年效果不明顯,但我們在嘗試,在摸索。”劉衛東說。
探路市場
回溯回民村近年發展不難發現,回民村發展旅游有條件,有優勢。
2013年到2015年,通過美好鄉村建設,回民村躋身安徽美好鄉村建設首批中心村方陣,實現了回民村的大變樣、大改貌和大提升,為回民村躋身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借勢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6年1月開始,回民村借勢謀劃、籌備望江縣首屆油菜花賞游活動,圍繞“綠色長江岸、紅色回民村、金色油菜花”主題,強力啟動并推進了鄉村生態旅游。
如果說,美好鄉村和特色村寨建設,給了回民村發展旅游的基礎,那么,回民村的紅色歷史則奠定了發展旅游的精神內核。
渡江戰役中,72名回民船工與解放軍戰士密切配合,并肩作戰。戰斗中,1名回民船工光榮犧牲,多名回民船員負傷。為此,回民村建起渡江戰役伊斯蘭英雄紀念館,珍藏著五兵團政治部授予回民渡江突擊隊的“伊斯蘭英雄”錦旗、“渡江先鋒”橫匾和“渡江船工光榮證”。清真寺一側的飛機殘骸陳列室里,展示著2016年漁民打撈起的美軍飛虎隊B-25轟炸機殘骸,成為回民村必去景點。
“紀念館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飛機殘骸更是歷史見證。這些都是其他鄉村無法取代的資源。”劉衛東坦言,盡管擁有資源,可對于旅游開發自己也是門外漢,多年來完全靠鎮村主導,資金壓力很大,發展并不快。而要把鄉村旅游文章做好,市場化是必由之路。
3月25日上午,回民村與安慶市一家旅游公司簽定旅游發展協議,正式探路市場化。在規劃圖中記者看到,田園花海、湖泊綠地、游樂場等場所劃分開來,又相互貫通,形成園區。
“我們把資源變成資產,整體交由該公司運營。市場化之后,由專業旅游公司進行景觀打造、線路規劃和游客安排,各方面趨于規范。回民村旅游不再只靠春季油菜花,而是向四季發展。”劉衛東表示。
看到村里與旅游公司簽了約,不少農戶也開始張羅起自家改造。“現在和旅游公司簽了約,聽說要統一裝修,如果真可以帶動起來,當然想試試。”對于未來,方東亞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