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發現野生藏狐 簡直萌翻了! 近日,青海省雜多縣與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開展的生物多樣性監測中,紅外相機捕捉到一組“大方臉”藏狐“自拍照”。以“迷之微笑”著稱的藏狐,
分布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地帶,作為青藏高原特有種,通常“強占”旱獺洞穴以“家庭”為單位居住。》》禾花雀升級為極危
青海發現野生藏狐圖片
相關閱讀:
野生藏狐因過度捕獵數量急劇減少
藏狐(學名:Vulpes ferrilata)大小接近赤狐或略小,但耳短小,耳長不及后足長之半,耳背之毛色與頭部及體背部近似。尾形粗短,長度不及體長之半。》》熊貓鵬鵬不治身亡原因
冬毛毛被厚而茸密,毛短而略卷曲。背中央毛色棕黃,體側毛色銀灰。尾末端近乎白色。頭骨之吻部十分狹長,吻部中央部位之側緣稍向內凹入,第二前臼齒處之吻寬約為腭長之1/4。犬齒甚長,上犬齒之高約等于第四前臼齒加第一臼齒長度之總和。 分布于高原地帶。喜獨居。通常在旱獺的的洞穴居住。以野鼠、野兔、鳥類和水果為食。
據調查統計,藏狐在西藏的最高分布密度為0.9175只/km²,最低至0.003只0/km²(每1.1~333.3km² 有1只狐貍)。按此密度,以62萬km² 棲息面積計算得種群數量為3.7125±10414只(α=0.2),全區藏狐數量為37125~10414只(1989年)。70年代,昌都地區年收購皮張約200張,不足50張。因多年來過度獵捕,藏狐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因此,應在一部分地區停止獵捕,逐步恢復其種群后再合理利用。(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