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塔寺的詩意黃昏
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就會經過清邁古城,沿著護城河邊的道路走上一段,雖然夜色低凝,但一瞥匆匆,也能感受到古城里溢出來的歷史況味,一見便有鐘情之感。只是由于行程安排的顛倒,之后幾天都在清邁以外的地方轉悠,竟未再看上一眼,然而心里一直覺得浮躍無著,似乎總有什么大事沒辦。
直到第四天的下午,回到清邁,已是黃昏。霞光灑落,使得大地和空氣都披上了一層詩意的顏色,那感覺,就像是周圍逸散著金黃的透明的牛奶一般。然后來到了古城邊,近距離接觸那活著的古城。
先到的是大塔寺,那里的美無法言喻,就像是整個人被泡在了幾個世代的滄桑里。
泰國的寺廟,本就講究每一個角落都裝潢得金碧輝煌,不會把粗陋的磚瓦暴露在視線可到之處,而此時恰值紅霞冉冉,與大殿金與紅交錯的顏色配合得那樣和諧,讓人們四周的光與影交融得那樣溫潤、厚重,渲染著一種釅釅的、稠密的文化意境。每一個人都被眼前的景致所觸動,驚嘆過后,就是無聲地行走和欣賞。
真正的美景還在大殿的后面,順著大殿那翹指高天的殿角往后望去,一座巍巍古塔站立在西天的落霞前方,成為一個凄美的剪影。
這座大塔,正是大塔寺得名的根由。這大塔的樣子,以前從未見過。從外形上看,構造的方式似乎與金字塔異曲同工,都是用巨大的條石層層往上壘,越往塔頂越細,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標準的錐形,到了腰部,突然又直起來,在上方建成一座神廟一樣的建筑。神廟周圍數頭巨象環立,傲顧四方,正面則有門戶,里面供奉著佛像。正面是從下往上逐次收窄的石階,能讓人們一步一步來到佛像面前。當然,現在出于保護考慮,已經不能攀登。
大塔的韻味,除了它奇特的形狀和巍峨的構筑,如今更在于那些邊邊角角上的破敗。
有幾頭石象的頭部已經不見,也有一些部位的條石斷裂和殘損。歲月的摩挲,讓這座大約與北京故宮同齡的古塔,更顯得蒼樸沉厚,把人們的思緒引向悠遠的過去。條石上布滿自然的黑色的斑紋,像是苔蘚的余跡,那是數百年風雨的印痕。大塔蒼老,卻并不頹廢,它站在那里,不是垂暮的老人,而是通透世事的耆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