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準備上車
緬甸火車歷史
緬甸的鐵路始建于1887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在1914年,緬甸鐵路網就已基本形成,此后變化不大,由縱貫緬甸南北的仰光至密支那鐵路以及曼德勒至臘戍、勃固至椰城、仰光至卑謬等鐵路干線為骨架構成,與東南亞中南半島其他國家鐵路網互不聯通,構成了東南亞中南半島上的一個獨立鐵路網。該鐵路網在全國由北至南分為11個區域,由緬甸聯邦鐵道部管理。緬甸的鐵路最早是由印度人修建的,1937年緬印分治時,被緬甸收回,1940年到1945年期間遭到戰爭的破壞。1948年緬甸獨立時,收歸國有。
緬甸曾從中國購買了300萬套混凝土枕木,幾年前還在曼德勒建立了混凝土枕木工廠。但根據估算,要更換所有枕木,至少需要1000萬套。目前,經過整修的鐵路不到全部鐵路的三分之一,鐵軌狀況較好的是仰光至曼德勒段,最快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60公里。緬甸聯邦鐵道部現有列車機車約300個,以前多為從法國、日本等地進口,目前大部分已經很老舊了。
緬甸從2000年開始在各鐵路路段換用新的列車機車,大部分從中國和印度引進。在內比都、仰光、曼德勒、毛淡棉、臘戍鐵路路段主干線運行的老列車機車逐漸被從中國進口的柴油電力機車替換。中國政府自2006年開始還向緬甸贈送了客車廂150節、貨車廂200節、機車35輛、維修設備16臺,為緬甸鐵路客運和貨運發揮了重要作用。
緬甸的鐵軌只有一米寬,和國際通用的1.47米的不同。緬甸全國鐵路總長5000多公里,鐵路網密度約6.66米/平方公里。機車車頭以法國生產的內燃機車為主。現在緬甸國內已經可以生產一些客車車廂和客貨兩用車廂。緬甸的火車全是利用人工扳道的。有一些扳道系統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可依然運轉良好。在古老的扳道房里,工人用盡全身力氣,扳動巨大的扳手,火車安全地繼續往目的地而去了,上百年如此。緬甸的火車就在這紛紛擾擾、熙熙攘攘的世界中,我行我素地行走了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