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4日訊 雞首壺釉色晶瑩、造型簡樸,早在1996年被鑒定為國家珍貴文物。古陶瓷壺壺式較多,常見的有執壺、扁壺、匏壺、提梁壺、僧帽壺、雞首壺等。近日,記者在廣元市博物館采訪時,便看到一只釉色晶瑩、造型簡樸的南北朝青釉雞首壺。據了解,這只雞首壺,早在1996年就被陶瓷鑒定專家耿寶昌、張浦生鑒定為國家珍貴文物。
雞首壺,又稱天雞壺或雞頭壺,始見于三國,流行于兩晉、唐朝,其基本特征為盤口、細頸、鼓腹、平底,肩部有雞首流等。雞首壺共分兩種,即空心壺與實心壺,空心壺為居家之用,實心壺系喪葬用品。
廣元市博物館陳列的這件雞首壺高約30厘米,壺肩一側為短促且略顯殘破的雙雞首流,另一側為連接盤口的粗大把手。雞首流與把手之間還有一對對稱的小穿帶耳,把手粗大便于掌握,穿帶耳對稱方便攜帶。
“雞首壺在南方的江、浙一帶曾大量出土。這件雞首壺是1958年在昭化南北朝巖墓中出土的。”廣元文物工作者唐志工稱,該壺的設計頗具匠心,在同時期的眾多產品中具有代表性。
“廣元造”可能性大或來自于廣元窯
“這把雞首壺,會不會是廣元窯燒的呢?”有參觀者喃喃自語。
廣元窯為四川十大民窯之一。收藏家眼里的廣元窯,一是指廣元瓷窯鋪生產的陶瓷,二是指瓷窯鋪窯口。
瓷窯鋪位于利州區工農鎮。《中國古陶瓷圖典》認為,廣元窯為宋、元時期的瓷窯,主要燒制黑釉、綠釉、黃釉褐花等,其中以黑褐釉產量最大,有仿建窯兔毫盞、吉州窯玳瑁盞、贛州窯刻花柳葉紋罐及北方常見的黑釉線紋罐……該圖典雖無廣元窯燒制過雞首壺的記載,但《廣元縣志》記載,“四川省陶瓷史編寫組、重慶市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等考古單位多次來此(注:指瓷窯鋪)發掘考察,認為此窯址創于唐代或更早”。查閱相關資料,《廣元縣志》“此窯址創于唐代或更早”一說更為準確。唐代距南北朝的“最短距離”僅37年,由此可見,該壺仍有“廣元造”的可能性。
初涉古陶瓷 收藏應選擇價位較低者
古玩市場里的古陶瓷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愛好者一不小心便會買到假貨。省收藏家協會陶瓷專委會副主任羅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古陶器作偽手法較多,最常見的有修補法、依樣仿制法、化學藥品作偽法等,有的制假者“技藝高超”,所制假古陶器幾可亂真,不僅愛好者很難識別,就是行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羅勇提醒初涉古陶瓷收藏的愛好者,“要多看多學,多向行家請教,不要急于入手。入手也應選擇那些價位不高,易于比較、識別的古陶瓷。待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再去收藏中、高檔古陶瓷”。(羅曉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