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條關于假鱈魚的微博引發廣泛關注。一北京網友發布微博稱,自己在北京某家樂福超市購買了“假鱈魚”,導致寶寶吃了腹瀉不適,懷疑是“油魚”。著名演員馬伊琍隨后也在微博發帖稱,她懷疑女兒就是吃了“假鱈魚”——油魚而導致腹瀉,“拉出一堆油”。針對此事,家樂福昨日發表聲明稱,家樂福賣場內銷售的是鱈魚,而非油魚,并希望發帖者能夠與家樂福取得聯系。
記者昨日探訪滬上多家超市及水產品批發市場發現,鱈魚品種眾多,價格相差甚遠。對此,水產專家也無奈表示,去鱗切成塊冰凍后出售,很難用肉眼辨別是油魚還是鱈魚。
網友曝料:
吃了廉價鱈魚,寶寶竟拉油
北京網友“Triple顏”昨在其微博上稱,自己日前在家樂福超市給寶寶買了鱈魚,結果卻發現是油魚。與鱈魚不同的是,油魚脂肪含量高,脂溶點高,吃到體內不易被溶解、吸收,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腹瀉。但不久,該網友刪除了該條微博,但該微博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
著名演員馬伊琍隨后也在微博上抱怨,一個月前,女兒也因為吃了“假鱈魚”腹瀉。
昨日,記者聯系上了馬伊琍。馬伊琍告訴記者,寶寶1歲后,自己就經常在北京超市購買鱈魚給女兒吃,“十幾元一斤的冷凍鱈魚、一百多元一斤的銀鱈魚,我都買過。但是我發現鱈魚清蒸后肉質滑嫩,銀鱈魚清蒸后肉質偏硬,更適合烤著吃,所以更多買的是鱈魚。”但她不肯透露在哪家超市購買。
可是一個月前,馬伊琍突然發現女兒莫名其妙地拉出了一堆油。馬伊琍說,排泄物里只有油,沒有任何其它東西,覺得奇怪的她立刻帶著女兒的坐便器去醫院。“當時醫生也很驚訝,經過檢測發現排泄物全是脂肪。醫生說,只有體內聚積了大量無法吸收的油脂,或是吃了類似排油的減肥藥物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這讓馬伊琍很是疑惑,只好推斷是女兒偷油喝。“我今天看了別人的微博才知道,原來罪魁禍首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油魚不屬鱈魚怎可被標成鱈魚,作為母親我無比憤怒!”
市場調查:
鱈魚品種多,價格懸殊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了銅川路水產市場,發現鱈魚品種繁多,除了銀鱈魚,還有十幾元一斤的水鱈魚、龍鱈魚等,攤主皆稱未聽說油魚(據羊城晚報報道,龍鱈魚實為異鱗蛇鯖,油魚的一種)。
記者隨后來到幾大超市,和水產批發市場類似,鱈魚價格也參差不齊,從9元到兩百元不等,最高差價20多倍。
在楊高中路的卜峰蓮花超市,有標價168元1斤的半條冰鮮銀鱈魚,現切現賣;也有“散裝鱈魚切片”,1公斤售價只要21.8元。在家樂福聯洋店,記者找到了兩種袋裝的銀鱈魚,每斤售價皆超過百元。標價258元/斤的“雪花魚扒”,配料寫明為銀鱈魚,產地為加拿大。廠家“鮮動生活”上海辦事處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所出售的鱈魚排使用的是正宗銀鱈魚肉,“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種類的鱈魚,比如水鱈魚、扁鱈魚,還有一種冒充鱈魚的油魚,售價很便宜,一般每斤在十多元至二三十元不等,這種魚品質較差。正宗的銀鱈魚每斤售價都在百元以上。”陳先生說,一般從外表上比較難以分別,但是吃口上區別很明顯,“便宜的水鱈魚,下油鍋一煎,馬上縮水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肉質松散。”
如何區分:
切成塊,憑肉眼難驗明正身
世紀公園附近的麥德龍超市出售的銀鱈魚種類更多,貴的要270元1公斤,而便宜的袋裝產品,350克只需20元左右,包裝上寫著“配料:深海鱈魚”。“貴的那種叫銀鱈魚或扁鱈魚,便宜的那種叫龍鱈魚。”麥德龍超市魚類產品主管高先生解釋說,幾種鱈魚制品的區別在于,龍鱈魚是國產的,肉質非常松弛,烹飪以后口感不好,以明爐燒制為主。而銀鱈魚、扁鱈魚多產于加拿大、俄羅斯等國,肉質比較緊致,一般料理店等比較常用。如何區分這幾種鱈魚,高先生稱可以通過對魚片的肉色等來辨別。
上海海洋大學魚類研究室唐文喬教授表示,鱈魚與油魚差別很大,若是整條魚,很容易區分,但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一般購買的不是整條的魚,而是魚塊,單靠感官很難鑒別。
家樂福:保證在銷鱈魚證照齊全
已經開展對供應商的審核及產品檢測
晨報訊 針對網絡上“家樂福油魚冒充鱈魚”的傳言,上海家樂福有關負責人昨天回應表示,家樂福商品系統中僅允許銷售鱈魚,并保證在銷產品證照齊全。目前家樂福賣場內銷售的是鱈魚,而并非油魚。同時,家樂福已經開展對供應商的審核及產品檢測。目前,家樂福正在與原發微博博主積極聯絡,了解具體情況。
據該負責人介紹,上海家樂福在售鱈魚品種有兩大類:一種是銀鱈魚,包括智利產與加拿大產,智利產的售價區間為150-170元/500g,加拿大銀鱈魚售價區間為160-200元/500g;另一大類為水鱈魚,售賣商品包括扁鱈切片、鱈魚扒,散裝扁鱈切片價格為9-12元/500g,鱈魚扒為40-50元/500g。該負責人還表示,鱈魚商品標簽上的名字是根據供貨商品外包箱上的名字來標的,而商品外包箱上的名字是由供應商提供的。
昨晚,家樂福再次表示,家樂福是一個負責的企業,勇于承擔責任,為保證消費者利益,希望發帖者能及時與他們取得聯系。
對于鱈魚事件,麥德龍方面表示“是什么東西我們就標什么名字”,除此之外并不愿多說什么。
市食安辦:國家未禁油魚
醫生提醒兒童少吃高脂魚類
晨報訊 油魚能不能吃?市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昨日指出,按照國家規定,在所有的魚類中,僅限制河豚魚在市場上銷售、食用。就許多市民提出“國家是否對鱈魚、油魚入市采取限種監管”的疑問,顧振華表示,上海市沒有相關規定,“目前為止,鱈魚、油魚沒有被列入到國家禁止經營的范圍中”。
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消化科主任蔣麗蓉坦言,在門診中,醫生碰到過不少小孩子吃了高脂肪食物包括魚發生腹瀉的情況,有的孩子奶油
吃多了也會腹瀉,“小孩子消化功能沒有完全發育好,不耐受高脂肪,容易滑腸。”
【新聞鏈接】
香港百佳超市油魚當鱈魚賣曾致14人腹瀉
國際上是否禁食油魚存爭議
2007年,香港百佳超市將油魚充當鱈魚出售,致使14名香港消費者食用后腹瀉。事發后,香港食品安全中心針對這起事件進行了調查,警示懷孕、腸胃有毛病或者吸收能力欠佳者不應該進食油魚,同時建議所有進口商都應將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俗名定為 “蠟油魚”,不可使用“鱈魚”俗名。
目前,對于是否將“油魚”列入禁止入口食用名單,國際上仍有爭議。 “油魚”在日本和意大利都已被列為禁止入口魚種,在澳大利亞被公告為不建議食用魚類;美國曾于上世紀90年代禁運該魚,但已經解禁;歐盟則要求銷售“油魚”時必須標示該種魚類可造成腸胃不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