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環保部門獲悉,去年至今,我市晉石跨境流域治污已完成投入1.2億元,采取截污、控源、清淤、補充生態用水等措施,對晉石跨境流域的東溝、山雅溝、靈山溝、塘園溪、南低渠、梧垵溪等重點溪流進行綜合治理,共實施項目21個,晉石流域跨境交界斷面重金屬濃度明顯下降。經過晉石兩地一年來的努力,晉石跨境流域污染治理成效逐漸顯現。
從上述21個項目進展情況來看,東溝(子芳路泰馬橋至寶島路土炭橋段)改造截污工程、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利用沖刷溝渠工程等11個項目已完工。靈山溝改造截污治理工程、山雅溝截污改造工程等兩個項目正加快建設,預計分別于今年9月底、明年3月底前完工。東溝(土炭橋至香江路段)截污改造、市區雨污水管網接入完善改造工程等5個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將于9月底陸續進場施工建設。梧垵溪改造工程、中心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等3個項目正著手啟動前期工作。
5條跨境流域交界斷面水質監測數據,成為晉石跨境流域治污成效的重要參考。我市堅持每月兩次對東排水溝、西排水溝、新塘溪、海煙溝和南低渠等5條跨境流域交界斷面實施水質監測,并將水質監測結果和項目進展情況報送泉州市環保局和晉江市。從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監測結果來看,晉石流域跨境交界斷面重金屬濃度明顯下降,達到功能水質要求。
但記者也注意到,在今年8月27日我市向泉州市環保局提交的7至8月份入境流域水質監測數據中,所監測的5條流域跨境交界斷面化學需氧量均有上升。除南低渠外,其余四條流域跨境交界斷面化學需氧量,較5至6月份均有較大幅度上升,最高的為東排水溝(大埔)化學需氧量由5至6月份的162毫克/升,上升至7至8月份的272毫克/升(月均值)。對此,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晉江方面在相關流域上游開展溝渠改造,因施工因素導致水流量減少、流速減緩,也是COD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跨境流域治理,石獅市區內溝河治理也全面鋪開。通過大力推進水系環境治理三年行動,我市實行“一溝一個方案”,加快市區內溝河治理工作。東排水溝水系已基本完成全段沿溝截污治理,并通過尾水回用實現生態補水。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兩個排水暗涵和片區截污改造,預計2015年年前完成;西排水溝水系已完成3.9公里截污、護砌和景觀改造,建成溝中涵1公里,鋪設生態透水磚1公里,預計明年完工并研究引水沖溝方案。靈山溝由于溝面狹窄、支流復雜、暗涵較多,分5個子工程推進,目前已建成八七路至石靈路、電商園至西環路路段改造截污治理兩個子工程,并完成金匯水區生活污水整片區截污收集,上游水體得到明顯改善,其他項目預計明年底前完成。(記者 林恩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