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筠現場邀請6位聽眾上臺互動
“不敢再對孩子亂講話了”
黃女士,28歲,豐澤人
我是一個比較容易滿足的人,不高興時買個東西、打掃衛生一下就能緩解過來,應該算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不過對于孩子,我可真得注意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敢再對孩子亂說話了,聽張怡筠講到親子管理時,舉了一些如何說話的例子,我意識到,溝通方式很重要。
我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家人也比較寬容我。有時候當著老公、孩子的面,我也是口無遮攔。女兒3歲了,不愛吃飯,我總會罵她,甚至威脅她,比如“不帶你去公園”之類的,可是越罵她,越不管用。女兒越來越不愿意聽我說話。
想一想,有時候工作上也是這樣,情商確實比智商重要。我從事產品設計,心情特別重要。有時候心情不好,怎么也畫不出圖來,或者畫的效果不好,毫無邏輯。即使很會畫圖,不會跟客戶溝通,不能理解客戶想要什么,畫得再好客戶不買單也沒用。特別是在團隊合作中,情緒不好很容易影響到工作效率和溝通。其實我們都明白,會說話并了解對方的需求,有這樣的情商才能升級到管理層級,來領導團隊,可道理我都明白,為什么總做不好呢?
“人生的意義還是要自己感悟”
丁女士,30歲,廈門人
我最近壓力特別大,總是很煩躁、很焦慮。我是律師,事情特別多,而且有很強的時間壓力,搞得自己身體也不好,腰椎有問題,精力很差。
平常我只會把壓力“內化掉”,不喜歡跟別人說,擔心給別人增加不快。有段時間堅持跑步,感覺還不錯,能緩解一下壓力,但是太忙了,跑步很難堅持。所以,只能自己安慰自己說,過段時間就會好,工作做完就會好……有時候實在堅持不了了,崩潰到大哭。陪伴家人的時間減少,有時候周末還要加班,真是快把自己逼死了。
張怡筠講情緒管理的時候,說大腦里有一個杏仁核需要及時安撫,不安撫好杏仁核,就沒法管理情緒,就沒辦法理性地工作,我想,這個說法以后不妨試試看。
對于人生的意義,我以前有過思考,一直也沒找到確定的答案。曾想過,在工作上很出色,能多為社會做些貢獻就是人生的意義,后來發現過好自己的人生,照顧好家庭和個人就可以了。以前比較在乎外人的眼光,現在漸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
心理學只是提供給人們思考人生的一種方式和角度。至于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想還是得自己來領悟才會比較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