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
幸福就是活在輕松的當下
張怡筠的演講吸引了來自泉州、晉江以及廈門等周邊地區的1500多名聽眾
你為什么要來聽張怡筠的講座?
1500名聽眾,就有1500個故事。張怡筠的粉絲,絕大部分是女性朋友,她們帶著各自的心事來講座現場,求問幸福密碼,并在講座過后,在微博上寫下心得。我們借機傾聽了她們的故事。
每個人都會在乎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希望找到更快的方法,能一轉身就遇見更幸福的自己。不知她們的轉身故事,能否帶給你一些啟發?
“不是結了婚就萬事大吉”
講述人:蔡女士,31歲,晉江人
2011年11月,那年我28歲,跟現在的老公第一次見面相親。見了兩三次面后,我們就訂婚了,不到一個月結婚了。這婚結得像快餐一樣,在父母的勸說下,我們決定在婚后培養感情。
結婚前,我承受的壓力很大。我是家里的長女,單身的日子一天天過,父母就一天天著急,這讓我對婚姻有些抵觸。從相親到結婚,父母一直能理解我很不情愿的心情,只是偶爾在我面前念叨:你能遇到他也是緣分,要珍惜。
但不是結了婚就萬事大吉。在婚后的接觸中,我們才更加了解對方。他開朗外向,我霸道內向,性格上雖然能互補,但還是總有意見不同吵架的時候。他說我亂花錢,我就怪他不關心我,不夠體貼,經常鬧得很不愉快。有時候他喝酒回家晚了,我氣得都哭了,不知道該怎么跟他溝通。我覺得,問題總不能一直放著一邊不解決,然后一直這樣吵吵鬧鬧過日子吧?
張怡筠的演講,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作為解決沖突的方法很受用。我意識到,女人要提高自己的情商,有個好性格,才能好溝通,多增加了解,婚姻才能幸福下去。
“應該專注眼下的事情”
劉同學,20歲,河南人
我在廈門一所大學念大二。我媽媽在銀行工作,很漂亮,也很開放,讓我打心眼里很欣賞她。跟鄰居在家不工作的阿姨相比,媽媽身上的氣質很不一樣,她總告訴我要做個獨立、智慧的女生。
我雖然家里條件一般,但有父母的保護和關愛,我從小都是開開心心地過著,一直到高考。數學考得太糟,沒考上大學。復讀那年,我第一次離開家,第一次住校,看著別人都去上大學,自己還得再讀一年,心里很沉重。以前總是很開心,突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很不開心,開始否定自己。那時候,還有對父母的愧疚感,他們對我那么好,我卻沒有做好。那段時間,想太多,壓力大,整天都很累。
我談戀愛的事情,也沒有告訴家人,我不想讓他們有不必要的擔心。因為是異地戀,倒也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過我特別情緒化,有時候太累了,事情沒做好就會很低落,不斷否定自己。這時候跟男朋友打電話,總在發泄自己不好的情緒。有時候想想,他也挺可憐的。
我從沒想過幸福是什么,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張怡筠在演講里提到對情緒的管理,我覺得自己應該借鑒,專注眼下的事情,做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