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來莊
A 巽來莊 最獨特土樓
風雨236年 部分房屋變雞舍
在永春縣城五里街仰賢社區,記者驅車繞了一圈后,終于在一座座嶄新的小洋樓中,找到了被“包圍”的巽來莊。這座土樓由于獨特的建筑結構,在泉州有不小的名氣——從外部看是一座土樓,內部卻“藏”著一座閩南古厝,平面呈繁體“囬”字形。
巽來莊又名山美土樓,據傳是在清乾隆丁酉年(1777年)由鹽官林悠鳳所建,坐北朝南,共有96間房子,占地3100平方米,外圍為二層建筑。在土樓的南、東、西各開一拱門,分別嵌有“巽來莊”、“挹翠”、“迎春”石匾額,中有紅磚隔墻、石鋪天井、兩廂房、正廳和后院。正廳為單檐歇山頂,廳中梁枋上飾有精美木雕,莊內還有古井、馬廄和廁池等生活設施。2005年,巽來莊被列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不過,這座建成有236年的土樓,如今已是風雨飄搖——土樓建筑破損嚴重,屋面多處滲漏,部分木構件嚴重腐朽;土樓的左側還住著幾戶人家,右側一些房間卻養著雞鴨或堆滿了雜物。
對此,永春縣博物館有關人士表示,他們多次向省文物局打報告,希望撥一些費用來維修巽來莊,但是一直沒有下文。如今,土樓的保護現狀堪憂,希望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
★土樓史話
主人被逼當官 莊名上喊憋屈
據巽來莊的后人介紹,這座土樓有兩奇,一是大門上石刻的“巽來莊”,其中“莊”字在筆畫上多了一點;二是土樓內部其實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閩南古大厝。
相傳土樓的建造者林悠鳳曾是一名商人,靠賣布發家。他從日本進口綢緞,從泉州啟程販往北方,綢緞往往沒運到目的地就被沿途布商搶購一空。林悠鳳發家后,被朝廷封為鹽官。不過,自從被迫當了鹽官,他就不斷虧錢。鹽價官定,還有鹽兵專門護鹽,林悠鳳沒有任何自主權,鹽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于是,在大門上雕刻土樓名字時,林悠鳳有意讓工匠在“莊”字上多加一點,隱含著被壓迫的“壓”字之意。(摘自《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