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曾氏土樓屋檐有精美的圖案
【記者手記】
保護泉州土樓 民間力量不可或缺
今年8月,泉州憑借著深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以及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又奪得了一張世界級的城市名片——“東亞文化之都”。
在榮耀的背后,還有一些東西被遺忘。作為閩南傳統建筑重要組成部分的泉州土樓,就由于長期缺乏保護和關注,如今正在日漸衰敗。他們不但有較高的文物價值,還是很多僑胞和臺胞的“根”。時間緊迫,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或許泉州有不少土樓很快將消失。
那么,土樓到底該由誰來保護?許多土樓的后人說,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資,幫他們修繕土樓。當然,政府扶持一部分屬于文物保護單位的土樓,也是職責所在。但是,對于其他的土樓來說,或許更需要民間力量來參與。
其實,從每個土樓走出的后人,少則成百上千人,多則數以萬計,他們中不乏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和僑商、臺商。保護祖先留下的土樓,更需要他們來出力。況且,通過合理的開發保護后,這些土樓資源未來的前景也許不容小覷。(記者 趙鵬云 胡彥明 石勇 實習生 徐多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