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31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梁白瑜 楊繼泉 文/圖)31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閩臺尋根溯源服務交流中心”舉行揭牌儀式。福建省臺聯黨組書記劉良輝,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林霜等領導和臺胞代表、族譜捐贈代表等出席。
福建省臺聯黨組書記劉良輝(右)同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林霜為中心揭牌
活動現場
作為全國唯一對臺專題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著力做實閩臺譜牒、兩岸家書等文化品牌,積極推進兩岸民間交流交往,舉辦兩岸譜牒文化交流大會、閩臺族譜展覽、閩臺同宗同名村聯誼等有溫度、接地氣的活動,幫助了一批又一批臺胞開展族譜對接、尋根謁祖。截至2025年6月,該館的館藏譜牒總數涉及臺、閩、粵、湘等21個省市174個姓氏共2852部11021冊,兩岸家書4180件。
本次落成的“閩臺尋根溯源服務交流中心”是集展示、收藏、研究、服務、交流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區域,設有展示區、收藏區、查詢區、交流區、操作區。其中,收藏區按照姓氏拼音順序,將館藏一萬多冊族譜分類上架;查詢區引入“KFA手機族譜查詢系統”,可查詢、編修族譜,目前已收錄300多個姓氏、44765個分支譜、500多萬條記錄;交流區配備投影、音響等多媒體設備,可同時容納50人座談交流;操作區配備文獻高清掃描儀等族譜數字化儀器。
捐贈儀式
在揭牌儀式上,19人現場捐贈族譜、家書等涉臺文獻60冊148部,包括余光中先生親題書名的《高陽余氏族譜》。被譽為“兩岸信使”的田圻暢先生捐贈《兩岸情緣30年》等書籍,并分享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香港協助700多個兩岸失散家庭團聚的故事。
當天,“回首家山——閩臺尋根文化展”在中心展示區開幕。該展覽共分為“根在河洛”“葉茂閩臺”“情融兩岸”三個部分,以160余件文獻實物和生動的個案故事,講述從中原到福建再到臺灣的遷徙歷程,以及臺灣同胞通過各種方式返回祖地,以族譜、書信為憑尋根謁祖的感人故事,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閩臺尋根溯源服務交流中心”是在館族譜家書收藏研究利用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未來將充分發揮臺胞尋根總驛站的作用,舉辦各類豐富的活動,持續推動兩岸宗親交流交往,并以數字賦能,為臺胞尋根提供一站式便捷的尋根服務,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