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四川成都一小區電梯內,一電動車突然起火,火焰瞬間吞噬電梯間,包括一名嬰兒在內有5人被燒傷;同一天晚上,安徽合肥一小區貨運電梯上,一名男子騎在電動車上,另一名男子拎上來一個電池,很快電池冒出濃煙,噴出火光,兩人隨即逃離……接連發生的事故讓電動車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美仙山花苑小區居民樓下停滿電動車
電動車是不少市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來自市交警支隊的數據,目前中心市區上牌的合標電動車有76萬多輛,電動車火災安全隱患不容忽視。連日來,記者走訪中心市區多個小區發現,擠占過道、飛線充電、騎車上樓、室內充電……電動車亂停放、亂充電的現象屢見不鮮。那么,該如何阻止電動車上樓,電動車又該如何規范停放、規范充電?記者進行了調查。
遠太苑小區燃氣管道上也“攀上”電線,“結出”了排插。
調查
飛線充電 一個樓道懸掛五個排插
5月13日下午,記者在市區遠太苑小區看到,這里飛線充電的現象不少。市民黃先生住在6樓,因沒有儲藏間,他從自家陽臺“空降”一條電線到一樓。“我也知道這樣危險,但無處為電動車充電,只好如此了。”黃先生坦言,遇到下雨天,他就擔心排插進水短路。在市區溫陵新城小區、中升雅園、金帝花園等多個小區,記者都看到飛線充電的現象。
5月14日早上,記者在鯉城區金山小區看到,這里隨處可見一根根電線“飛檐走壁”。在南8幢2梯樓道入口處,懸掛著5根電線,電線末端安裝著5個排插。在南9幢1梯樓道,兩條從高樓拉下來的電線特別顯眼,有一條正在給電動車充電。在該小區北12幢3梯,也懸掛著4個排插。
占用通道
距離停車棚僅10米
5月14日上午,記者在美仙山花苑16號樓旁的消防通道看到,通道左邊墻壁上張貼著“消防通道嚴禁停車”,墻上卻裝有充電插座,通道里停著電動車,有的正在充電。消防通道鐵門外也停著多輛電動車。通道右側墻上的提示顯示,這是電動車充電區。
小區16棟入口處橫七豎八停滿了電動車,樓道墻壁貼著“入戶大廳通道嚴禁停放電動車”,可下方就停放著一輛電動車。在該小區14棟2單元樓道里,停放著五六輛電動車,樓道入口處也停放著一輛。記者注意到,該入口處距離電動車停車棚只有10米左右。在另一側通道入口處和通道內,停放了六七輛電動車。在該小區19棟、24棟一樓大廳,同樣停滿電動車。在市區東美花苑、盛世融城、源淮花苑等小區,也存在電動車占用通道的現象。
一市民將電動車騎入電梯
騎車上樓
電動車在樓道充電
5月14日上午,記者在美仙山花苑14棟2單元采訪時,一名女子騎著電動車進了樓道,她徑直將電動車騎進了電梯。到了15樓,她倒著將電動車騎出電梯。22棟19樓樓道里懸掛著一個排插,排插上插著電動車充電器,22棟4樓地上也放著一個排插,22棟3樓一戶業主門口停放著一輛電動車,24棟5樓電梯口也停放著一輛紅色電動車。
屋內充電
危及人身安全
5月14日,在美仙山花苑小區22棟22樓,記者看到一戶業主大門敞開著,屋內大廳停放著一輛電動車。據介紹,相較于飛線充電,在屋內充電更危險。2017年12月公安部下發的《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中提到,2011年4月25日,北京市大興區舊宮鎮一民房發生火災,造成18人死亡;2017年9月25日,浙江省臺州市玉環市一群租房發生火災,造成11人死亡,這些都是電動車室內充電引發的。
困境
業主不理解 管理難度大
“每棟樓樓下都建有便民充電樁,業主掃碼就可充電,但有些業主不舍得出錢。”橋南海絲景城小區物業服務處楊經理說。美仙山物業公司負責人楊先生坦言,小區里電動車停車位有兩種,一種劃線沒有棚,另一種有棚可以充電,有些業主不自覺,不需要充電也把車停到停車棚,造成有充電需求的業主沒位置。
據觀察,有的業主為了方便,騎到一層大廳通道或者干脆騎上樓。“我們發現都會勸阻,組織人員把車挪下來,也會定期去清理停在大廳的車。”市區鑫億大廈小區物業服務中心經理葉堅德說。
美仙山花苑業主王老伯表示,樓下的充電樁他試過,要掃碼注冊等一系列流程,這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來說,很不方便。“我們剪過私拉的電線,但業主很反感。”采訪中,幾位物業工作人員說,由于物業沒有執法權,對業主不規范使用電動車也很無奈。
市區鑫億大廈小區和美仙山花苑小區個別樓棟安裝了電動車電梯自動感應系統,但葉堅德介紹,個別業主知道感應系統識別了電動車后電梯門無法關閉,就用報紙、雨傘遮住電動車,以此蒙混過關。在美仙山花苑小區物業人員提供的視頻中記者看到,有個別業主干脆將感應攝像頭扭歪甚至扭壞。
有市民將電動車放在家里,安全隱患不小。
分析
電動車起火 八成以上發生在充電環節
5月16日晚,豐澤區城東街道安吉路附近有輛電動車發生自燃,消防員到場后才將火撲滅。據車主稱,當時他騎著電動車突然感覺小腿發熱,急忙離開電動車并報警。沒過幾秒鐘,電動車便燃燒起來。4月15日傍晚,石獅市錦尚鎮一輛共享單車發生自燃……
其實不僅在泉州,全國范圍內電動車起火的案例也不少。5月14日晚,福州晉安區象園街道一小區26樓過道發生火災。據了解,當晚該樓層有業主把電動車停放在過道,大半夜著火,整層樓的過道都被熏黑。5月5日,安徽合肥九華山路一出租房起火,兩外賣小哥跳樓逃生,不幸一死一重傷。據了解,事發前,電動車電池疑在屋內充電。
消防部門的調研數據顯示,80%以上的電動車起火都是發生在充電環節。電動車火災致人傷亡的案例中,90%發生在門廳、過道以及樓梯間等位置,人員在逃生時因吸入大量有毒煙氣而導致傷亡。超過一半的電動車火災發生在深夜,市民對火災渾然不知,容易造成人員傷亡。“電動車的用電器件主要有電機、控制器、充電器、充電電池以及相關控制線路,使用過程容易因線路短路、超負荷、元器件高溫等引發火災。”消防部門有關人員說,室內電線被拉到室外充電,很容易磨損、老化導致線路短路,而且接線板放置在室外,容易老化并漏電。如果充電時線路短路產生火花,一旦燃燒起來,電動車車體可燃材料易產生有毒氣體,毒煙會快速蔓延,容易誘發亡人火災事故。
保安清理放在樓道的電動車
部門
發布防范通告 出臺管理辦法
記者了解到,2017年12月,公安部發布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通告中明確指出,公民應當將電動車停放在安全地點,充電時應當確保安全。嚴禁在建筑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者為電動車充電。
5月12日,省物業管理協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物業管理區域電梯、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的警示通知。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泉州市中心市區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也明確規定,機動車道、人行橫道、施工地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不準停放電動自行車。同時明確,新建住宅小區應當根據規劃要求配套建設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和集中充電設施,并依法進行規劃核實和消防驗收。已建成的住宅小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增建、改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完善充電等配套設施。
每年開展檢查 督促落實整改
“我們每年都會開展物業雙隨機檢查,其中電動自行車亂停放、飛線充電都在檢查內容里。”市住建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介紹,早在2016年8月,市住建局發布有關通知,要求進一步規范全市物業管理區域電動車停放管理工作,鼓勵引導各物業服務企業引入電動車智能充電設備。2018年出臺的關于“泉州市物業住宅小區安全防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中,對電動車智能充電方面,要求各地住建主管部門要指導轄區升級充電設備,引進刷卡式、智能式等多種形式的充電裝置,確保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故障報警功能等。
今年4月底,該局發布《關于切實做好物業小區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加快推進集中充電設施建設,要求將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納入住宅小區配套設施規劃和老舊小區改造行動計劃,新建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應全部使用智能化充電設施,全部使用無線煙感報警裝置。既有物業住宅小區尚未進行改造建設或已建設的非智能化充電設施,要按照要求新建或改造,2022年12月底前完成。
“截至當前,全市有設置電動車停放充電場所的物業小區685個,總計設置充電場所2294處,充電插座(樁)45035個。”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知同時要求,自今年5月1日起,對經查存在“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等突出隱患問題的住宅小區,各地住建部門要督促物業服務企業通過電梯安裝電動自行車阻車感應系統、單元門口安裝阻車桿等措施落實整改;對經查存在飛線充電、地下停車場設置違規充電設施等突出隱患問題的住宅小區,要優先安排智能化充電設施改造計劃。
進行技術把關 檢查生產企業
市消防救援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物業建設電動車智能充電系統,消防部門會對技術進行把關,主要是充電智能系統有無達到安全規范,有無自動斷電功能;電動車智能充電系統的位置,是否有配套消防設施,有無安全規范等。2017年10月份,市消防救援支隊聯合市住建局印發《關于開展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專項治理工作的緊急通知》,在全市推廣建設集中充電車棚,規范電動車集中充電、限時充電,并向有關部門發函督促加強電動車火災防范,聯合對電動車生產企業開展檢查,嚴厲打擊生產、流通、銷售不合格產品的違法行為。
多方齊抓共管 完善硬件設施
18日上午,記者采訪市物業管理協會主要負責人郭志銘。他認為,成都“電動車電梯自燃事件”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可以讓媒體和社會更多地關注電動車停放和充電問題。他覺得要防范電動車安全事故,需要從源頭抓起,狠抓電動車質量。其次要多部門齊抓共管,因為小區物業沒有執法權,在管理上需要社區及公安等部門的配合。此外,小區的硬件設施要跟進,要建設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同時配套充電樁以及獨立防火區。
業內人士也表示,除了加強停放、充電的管理外,對電動車尤其是電池的生產質量及非法改裝更應重視,隱患不應該只是被攔在樓外,更應該被擋在市場外。一位網友則建議,應該立法,禁止電動車進入樓道、電梯和住宅,對于違反者,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罰。
提醒
嚴禁在樓梯間、樓道、疏散通道停放或為電動車充電
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也發生過電動車自燃的事件,線路短路、擅自改裝、超出使用年限等是電動車自燃的主要原因。其中,導致線路短路的原因有線路破損、元器件破損、插件脫落和電動車進水等原因。
該負責人提醒,市民應選購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電動自行車、充電器和電池,嚴禁擅自改裝;電動自行車應停放在安全地點,嚴禁停放在樓梯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處,不得占用消防車通道;嚴禁在樓道、樓梯間、疏散通道等處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充電應在室外進行,確保周圍沒有可燃物,盡量在集中充電點充電。
專業人士提醒,不要長時間給電動車充電,特別是夏天天氣炎熱,長時間充電,充電器熱量難以散發易導致燃燒。充電時,應關閉電門鎖,否則可能燒壞電門鎖,引起短路起火。充電時應選擇合格的阻燃插排,且線路具備漏電保護裝置,建議使用智能斷電的充電設備。充電時應使用專用充電器,充電器不能遮蓋,盡量在室外進行,選擇良好的通風環境。
相關鏈接
多地使用“電動車電梯轎廂阻止系統”
“電動車上樓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請勿將電瓶車駛入電梯,謝謝。”13日下午,當市區鑫億大廈的保安將一輛電動車推進該小區的電梯時,電梯內馬上傳來提示音,物業中心則同時響起了提示鈴聲。這是當天下午該小區在測試電動車電梯自動感應系統。該小區于2019年11月安裝該系統。美仙山花苑22號樓、23號樓、25號樓、27號樓今年年初也安裝了該系統。
記者了解到,山東消防部門也在多地試點研發推廣“電動車電梯轎廂阻止系統”,實現從技術層面杜絕電動車進樓入戶。據了解,該系統可以自動識別90%的電動車,當有電動車進入電梯轎廂內,系統會自動抓拍圖片,并現場聯動語音報警,同時輸出信號到電梯主板,控制電梯停止運行。(記者 吳志明 林勁峰 實習生 劉鴻霖 劉熠燁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