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力的共生”當代藝術裝置個展舉辦 泉籍藝術家獻新作
泉州晚報報道, “力的共生”當代藝術裝置個展就位于“紅房子”邊上開闊的草坪上,展覽從昨天起持續至15日。
游客經過《萬物之牛》時,身影變形顯示在不銹鋼中。
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展出的兩件大型藝術裝置,均為泉籍當代藝術家所創作。其中,由陳文令創作的《萬物之牛》,用不銹鋼材料制成,長22米,高9米,寬超過4米,可是個了不得的龐然大物。整件作品既有梅樹般的枝椏交錯,又有形同古玉佩的造型,糅合蒸汽時代的管道、信息時代的芯片電路,非常具有超現實意味。特別是不銹鋼表面還做了拋光處理,隨時像鏡子一樣反射出周圍的影像,變化靈動,十分具有互動性。
《萬物之牛》吸引游客參觀
一旁由吳達新創作的《巨鱷》,由鐵架和藤條構成,長21米,高6米,同樣也體量可觀,而尖銳的牙齒是削尖的竹筒,乍一看很有攻擊性。不過這頭有攻擊性的鱷魚大張著嘴,以至于人們可以從它的嘴里進入身體,造成類似《西游記》中孫悟空被吞入肚的戲劇感和荒誕感。
《巨鱷》由鐵架和藤條構成
他們說——
●尊重世間萬物的偉大價值
——當代藝術家、《萬物之牛》裝置創作者陳文令
藝術家陳文令
在傳統文化中,大千世界的縮影是“五色牛”。在當下,我們尤其需要重溫這種古老的智慧,尊重世間萬物的偉大價值。我創作的這頭牛不是寫實的,而是當代的抽象的牛,整個形體分局部看像山川,像河流,像管道,像梅花,像玉佩,但整體還是牛的形象。另外,材質是一種鏡面的不銹鋼,萬物靠近它都有一種碰撞與互動。
●寄望祖國更強大的夢想
——當代藝術家、《巨鱷》裝置創作者吳達新
藝術家吳達新
其實在創作這頭巨鱷的時候,我心里想的是我們的祖國,使用藤條正是象征了文化的傳承。在我看來,我們的國民性情長期都比較溫順,我制作這頭鱷魚也是想表達,祖國強大了,我們也可以稍微強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