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引導推試點 垃圾分類進社區
“原來垃圾應該這樣分類啊!”
給老伯講解垃圾分類的注意事項
“原來茶葉渣屬于‘其他垃圾’,不做這些題目,我都不清楚垃圾分類這回事情。”“熒光棒、化妝品屬于有害垃圾。”“過期的食物應該是廚余垃圾”……3月5日上午9點,一場“做好垃圾分類 共建美麗家園”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在鯉城東華社區舉行。現場除了垃圾分類知識講解、知識答題贏禮品,還有免費測血糖、維修小家電、義務理發、計生知識咨詢等內容。
本次活動由早報東南公益聯合泉州市垃圾分類辦、鯉城區垃圾分類辦、鯉中街道、東華社區聯合開展,還有環保企業、志愿者參與其中。活動現場,垃圾分類辦組織相關環保企業的工作人員,現場講解示范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吸引眾多居民參與。
居民
多樣分類大開眼界
期待分得更加細致
“原來垃圾應該這樣分類啊!開展這樣的活動很好,讓更多人知道垃圾分類處理的好處。”陳女士看著自己的滿分答卷很開心,她告訴記者,現場的工作人員會對居民答錯的題進行講解,這樣的互動,讓大家更容易接受,對垃圾分類的意義有更深入的了解。陳女士說,不少市民困擾,做垃圾分類時,家中需備至少3個垃圾桶,但是住家空間不大,收集可回收垃圾會占用位置,如果小區有專門的地方收集,那居民可以隨時去扔投各種分類好的垃圾。
垃圾分類知識現場作答中,陳老伯得了80分。他告訴記者,他和家人一直有垃圾分類的習慣,特別是紙皮、塑料這類可回收垃圾,都會專門收集起來,過期藥品也會另外包裝好。陳老伯期待小區有專門的垃圾分類設施,供居民投放。同時希望物業、居委會能加強宣傳,全民動起來,一起加入垃圾分類隊伍。
垃圾分類進社區
企業
分類環節涉及面廣
各方努力才能到位
垃圾分類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劉先生介紹,剛開始在泉州推廣垃圾分類項目時,居民的意識都不高,有時他們在居委會或物業人員陪同下入戶宣傳,居民并不是很熱情。如今在一些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中,很多居民會主動詢問“怎么進行垃圾分類”“哪些垃圾屬于有害垃圾”等。工作中他們發現,通過現場互動游戲、答題等方式,宣傳效果更好。
劉先生說,很多居民在家會進行簡單垃圾分類,特別是像紙皮、瓶子這類可回收的,都會收集起來。雖然比較簡單,但已經有分類的意識,不過在垃圾投放時,特別是小區沒有相關垃圾分類設施、沒有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的情況下,居民在投放分類上還不是很了解。其實,垃圾分類工作涉及很多環節,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好。
部門
宣傳引導分類意識
今年擬推試點社區
東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張昀介紹,東華社區常駐居民有3000多人,社區周邊有多所學校、醫院,還有菜市場,人流量非常大,而且又是開放性小區,在垃圾分類管理上目前還是空白,而且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強,小區內公共區域設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但并未真正做到垃圾的正確歸類。雖然該社區還不是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但此次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進社區,有助于社區提前介入垃圾分類工作,增強居民垃圾分類、環保意識,對今后開展工作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據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將在鯉城、豐澤選取若干社區,進一步推廣垃圾分類,“其中,鯉城區初步考慮將鯉中街道東華社區、臨江街道伍堡社區,作為今年垃圾試點社區!”(早報記者 陳小芬 林福龍 胡彥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