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鯉城區的一張名片,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焦點熱點,記者從鯉城區委八屆四次全會上了解到,今后幾年,鯉城區將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打造“深內涵顯特色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鯉城:10所學校提檔升級
延陵小學建于1983年的石混結構教學樓經歷30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已經略顯老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目前學校的學位缺口較大,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一大因素。12個班級600多名學生在這棟四層樓棟里顯得十分擁擠。不過再過不久,這樣的情況將徹底改變。從去年12月開始,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延陵小學新校區已經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預計到年底,新校區將投入使用。
延陵小學校長蔣清藝表示,新校區占地面積21.7畝,建筑面積10400多平方米,按照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要求配備24個班級,硬件條件達到實驗小學的標準。同時,在軟件上按照實驗小學的標準進行師資配備,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此外,預計將投入三四百萬進行學校設備設施的改善。
根據日前下發的泉鯉政文【2017】71號文件,今年鯉城區包括延陵小學在內的10所學校更名。學校的提檔升級意味著鯉城區將需要投入更多資金。據悉,鯉城區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去年仍撥出3.7億元用于教育事業發展,占本級財政近4成的比例。同時,此次提檔升級的10所學校全都位于江南新區,這也體現了鯉城區加快補齊教育事業發展短板,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的堅定決心。
打造“深內涵顯特色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近年來,鯉城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鑄造“高品位、有特色、重內涵”的中心城區教育,教育發展水平位居全省、全市前列。但目前鯉城仍存在著學位不足與質量不均衡等短板問題,對此,鯉城區有著清醒的認識。
記者從鯉城區委八屆四次全會上通過的《關于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上了解到,為補齊教育事業發展短板,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打造“深內涵顯特色的現代化教育強區”,鯉城區提出到2020年,新老城區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各項主要指標達到或高于全省、全市確定的目標,教育事業發展水平保持在全省、全市前列。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100%,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鞏固率保持在100%,初中升學率達到96%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200%以上,滿足人民群眾獲得更好教育的愿望。
為著力解決“入園困難”問題,鯉城區將實施幼兒園建設“工程包”,加快建設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落實新建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政策,擴大幼兒園總量;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利用閑置資源,改建普惠性幼兒園;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數達到在園幼兒總數的85%。著力解決“新老差異”問題。推動老城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中小學擴容工程和義務教育提升工程,重點支持江南新區中小學,加快泉州七中江南校區等項目建設,逐步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統籌推進老城新區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拓展義務教育“組團小片區”、“一校兩區(多區)”和“委托管理”等辦學模式內涵,完善老城名校帶新區弱校等集團式辦學模式。加快實施初中“壯腰”工程,補足初中辦學條件缺口,努力突破初中教育瓶頸。著力解決“高中不高”問題,實施普通高中改造提升計劃,支持泉州十五中創建省一級達標中學,支持泉州六中創建省二級達標中學;推動高中特色化、多樣化發展,成立泉州七中教育聯盟,促進聯盟校之間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整體提升;通過撥付專項經費等手段,持續激勵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著力解決“師資短缺”問題,創新編制管理和教師補充機制,通過招聘合同管理教師等方式,補足教師缺口。培育壯大優質師資隊伍,大力推進“三名”工程和師資培訓體系,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到2020年,培養名校長10名、名教師600名。()記者 陳育琛 李一龍丨文 記者 林朝陽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