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站
林廣記
從黃吾野故居往前走,沿路經過涂去病故居、乾隆井、翰圃館等人文遺跡,就到了“海絲”史跡林廣記。
林廣記屬侯伯林祖厝群落,堪稱清代崇武古建筑經典之作。其規制雖然不大,但內外十分精巧,對研究崇武明清兩代古建筑技藝很有價值。林廣記的名氣,還在于它是清代中期當地聞名的三大商鋪之一,為主經營銷售絲綢、布匹,并以下庵染絲井為中心設有相當規模的印染作坊。
林廣記經營著出口海外業務。其時,崇武西城門內南側有近百米長店鋪。“廣記布,穿不破”的廣告用語,至今崇武人仍耳熟能詳。林廣記見證了泉州的“海絲”文化。
染絲井見證了當地盛極一時的“海絲”貿易。
第六站
下庵井又叫染絲井,被當地人稱為崇武“第一福井”。這是我們“水關尋蹤”的第六站,也是最后一站。
崇武古井很多,潮樂水關區就有形態乃至特質不同的古水井25口。有人說,崇武古城的每一口水井都有一個故事,下庵井就是其中一個。過井邊再走不遠就可以出水關了。
下庵井鑿于宋代,外沿呈四角形,井內則為六角形,井深3米,常年出水量大,歷代稱它為“不枯井”。清代中期,林廣記經營絲綢、布匹,就是汲取這井水漂染絲布,成品從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出口海外。所以,下庵井也有染絲井的雅稱。
歲月悠悠,下庵井依舊清澈如初,為水關人家所愛所用。人們從下庵井汲水,下庵井卻是從古城中央的蓮花石泉汲水,真所謂綿綿世代之“福井”,當地民謠說“汲下庵、福綿長”。
今天的“水關尋蹤”就要結束了,不過這只是潮樂水關文化之旅的一小部分。除了這些,還有海潮庵、分飲井、舊泉春、城隍廟、北佳樓、魏大厝、林蚶伯故居、飼虎埔、涌泉井、詹大厝群、秀山樓、呂濱溪后裔居地、侯伯林、三教祠遺址等景點。每個景點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蘊含著一段深厚的歷史。它們靜靜地駐守在小漁村角落,等待您更從容、更深入地來尋蹤探秘,共享這“海絲古地、文化潮樂”的古色古香、多姿多彩。(記者 吳志明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