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福建安溪縣官橋鎮的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前身是創辦于1952年國營安溪茶廠。作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烏龍茶精制廠和烏龍茶界最早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國家出口創匯的重點企業,集團拳頭產品“鳳山”牌鐵觀音曾銷往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翻開安溪鐵觀音集團的發展史,69年崢嶸歲月,69年玉汝于成。69年來,一代代安鐵茶人,在歷屆黨組織的領導下寫就了燦爛輝煌、光彩奪目的動人華章。
“企業華麗蛻變的過程中,黨建工作功不可沒!”安溪鐵觀音集團董事長劉紀恒擲地有聲。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始終是企業發展的“根”和“魂”。六十九年跨越歷史的風雨歷程,經歷歲月的滄桑變遷,安溪鐵觀音集團閱盡千帆、跨溝過坎,如今,依然以昂揚的姿態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一切,離不開公司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及持之以恒推進黨的建設。
逆風起航:黨旗飄揚 腳步鏗鏘
新中國成立前,安溪茶業發展處于停滯階段,茶葉外銷減少,不少茶莊倒閉,大片茶園荒蕪。進入20世紀下半葉,安溪茶業逐漸復蘇。1952年,在各方支持下,中國茶葉公司福建分公司在西坪鎮安美廟創建國營安溪茶廠;1956年安溪茶廠黨支部成立;1959年升格為黨總支;1993年升格為黨委。
“當初作為全國最大的國營茶廠,安溪茶廠是我們百萬安溪人民的重托。”時任安溪茶廠黨委書記的林榮溪說,國營茶廠這面黨旗一定要高高飄揚,帶著這種使命,他們將老黨員團結起來,將黨建轉化成為生產力。“有了黨組織,大家就有了主心骨,充分發揮黨員先進作用,把員工思想統一到一個目標,企業干事創業才能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勁。”
1996年12月,經國家外經貿部批準,安溪茶廠獲得自營進出口權,成為國內烏龍茶精制廠首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生產企業;2000年10月,安溪茶廠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全國烏龍茶行業中最早獲得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企業。至2001年,烏龍茶出口量躍居全國第四位。
2007年,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全資收購安溪茶廠。經過改制后的安溪茶廠,成為安鐵集團全資子公司。安溪茶廠黨委更名為安溪鐵觀音集團黨委。
站在2021年的開端,透過亮點的昭示,沿著安溪鐵觀音集團一路精彩走來的軌跡,給安溪鐵觀音集團黨委一個長鏡頭,我們會清晰地看到:有一種行動叫使命——把黨建責任扛在肩上,以繡花功夫推動黨建工作落到實處,推動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而發展,便是他們激情叩問的答案。
向陽而生:黨建引領 激活發展細胞
每年5月,是安溪鐵觀音春茶采摘、上市的黃金時節。在2020年5月舉行的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上,安溪鐵觀音在800多個品牌中脫穎而出。驕人成績的背后同樣離不開黨建強有力的支撐。
2018年7月,安溪鐵觀音集團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企業章程,明確黨組織在企業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2020年,安溪鐵觀音集團貫徹落實民營企業融入公司治理“1533”工作機制,使黨組織成為集團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積極帶領企業進行自我改革,創新經營發展方式,協助集團拓展工業旅游、文化研學、星創天地等項目,實現旅游營銷、文化營銷,轉變發展方式。2019年獲批“福建省旅游觀光工廠”稱號,并正式投入運營,與多家旅游公司開展合作,實現工業文化旅游,并促成集團與安溪文旅集團簽約戰略協議,打造安溪南線旅游集散中心,助推集團及安溪旅游業發展。2020年,入選“全國第四批工業遺產名單”,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審核,獲批“工業文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工業文化研學”等稱號。
2019年10月30日,在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務安溪鐵觀音簽約儀式上,安溪鐵觀音成為首個入選的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鳳山”商標獲評“中國馳名商標”,“鳳山”牌特級鐵觀音榮獲國家金質獎,其系列產品成為國內外烏龍茶市場主導產品。劉紀恒常說,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產品質量就是企業生命,一定要嚴把產品質量關。安溪鐵觀音集團建立健全內部監督體系,規范內部職權運行,提升生產效能,降低經營成本,防范管理風險,有效增強集團競爭力。
2020年,安溪鐵觀音集團入選安溪縣13家非公黨建示范企業,為進一步推動黨建工作有形有效,中共安溪縣委選派組織部年輕干部倪拓鑫擔任集團黨建指導員。雖然“上任”時間不長,但倪拓鑫已經對集團歷史如數家珍。他深入走訪企業職工、老黨員,采訪歷任安溪茶廠黨支部書記,收集整理安鐵集團黨委各個歷史時期的感人故事,并總結了“鐵心、鐵血、鐵肩、鐵韻、鐵紀”的“五鐵”黨建工作模式。
“鐵心向黨強引領、鐵血柔情促和諧、鐵肩擔當育英才、鐵韻飄香興文化、鐵紀嚴規保平安,這是安溪鐵觀音集團落實‘1533’工作機制的特色品牌,是安溪眾多民營企業落實‘1533’工作機制的一個縮影,我縣始終堅持把加強非公黨建工作作為助推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抓手,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中共安溪縣委組織部部務會議成員王巍峰說。
砥礪前行:厚植黨建文化 潤人心
安溪鐵觀音集團黨委牽頭重塑企業文化體系,培植企業精神,樹立“正心誠意、成人達己、規則清晰、共擔共享”的經營理念,以文化筑魂,發揮安溪茶文化優勢和僑臺優勢,傳播安溪鐵觀音“健康、平安”理念,建設獨特的企業文化。2018年11月16日,安溪鐵觀音集團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香茗共享·匠心傳承”中國茶文化傳承傳播活動;先后赴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參加茶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注重對黨的先進文化、理念學習,也注重對茶廠的精神文化傳承。
同時,安溪鐵觀音集團黨委還牽頭組織員工對散落在茶廠各處的老檔案進行統一的收集、整理。牽頭建設安溪鐵觀音集團黨群服務中心、廠史館、陳茶博物館等,打造“老黨員示范車間”,改造舊工業流水線,針對老茶倉庫設置“黨員倉庫長”,多載體、多維度展示企業核心文化。這些地方已成為安溪鐵觀音集團集團員工培訓、學習,外來游客參觀、游覽的重要場所。通過項目的建設,讓集團員工自發學習,更多挖掘了解企業文化精神,增強員工歸屬感,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
擘畫藍圖:筑巢引鳳 提升人才聚集優勢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興衰。
安溪鐵觀音集團黨委深刻明白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故而著力引領企業打造科研陣地,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實行精英團隊、中高層團隊、青年培養團隊三個體系,建立黨員人才“雙向培養”機制,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原則,采取“滾動進出”的方式進行循環培養,將人才隊伍打造為入黨積極分子的“蓄水池”,將黨員隊伍培養成科技能手、生產工作骨干的“孵化器”。
該集團還建立黨員聯系職工制度、激勵關懷機制和社會責任常態履行機制,定人、定點、定時開展談心談話、幫帶服務等活動,表彰優秀職工、培養后進職工、幫扶困難職工,并通過實際行動支援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集團黨委組織黨員職工落實聯防聯控各項要求,組織職工捐款捐物、馳援一線,開展抗疫公益檢測服務,免費為廣大中小茶企和茶農檢測茶葉樣品100余個,為廣大中小茶葉企業和茶農節省檢測費用近50萬元,用實際行動助力茶產業復工復產。
無論是成績單,抑或是新藍圖,在其背后都包含著全體黨員干部的心智和汗水,都是公司黨委致力于發展進程中的激情叩問與解答。發展是佐證,發展更是一種烙印,它展現的是安溪鐵觀音集團黨委“風雨中與黨同心,發展中與黨同向”的生動實踐。
當青澀褪去,歷經孕育、調整、到穩步發展的安溪鐵觀音集團站在了新的起點。用櫛風沐雨換得春華秋實,用砥礪奮進迎來流光溢彩。相信以黨建為引領,以奮斗者為本的安溪鐵觀音集團的明天會愈加輝煌。(陳連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