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部8日向新華社記者證實,陸軍日前發布一份備忘錄說,中國生產的大疆無人機在網絡環境下具有弱點,已要求在全陸軍范圍內禁止使用。
“禁令”發出后,美國輿論質疑紛紛,甚至有政府部門拿出研究數據,為大疆的安全性“站臺”。而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禁令”背后,折射的是美方對“中國制造”素來有之的的戒備之心。
【“深度”封殺 連電池都得拆】
今年5月份,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出具了一份名為《大疆無人機科技威脅和使用弱點》的秘密報告;同月,美國海軍也發布一份名為《使用大疆系列產品的操作風險》的備忘錄。
美國陸軍據此得出結論,在備忘錄中說,盡管大疆無人機是美國陸軍使用數量最多的民用級別無人機,但因其存在風險,應停止使用,被禁范圍包括:
所有大疆無人機以及包括大疆設備和軟件在內的系統,陸軍各部門應“停止所有使用,卸載所有大疆應用,移除所有大疆設備上的電池以及儲存在大疆設備上的媒體,并將這些設備妥善保管等待后續指令。”
【“弱點”為何 言之不明】
禁得這么徹底,但美國陸軍卻沒有對外言明,其所謂“網絡環境下的弱點”到底是指什么。
美媒猜測,鑒于無人機可以拍攝到許多涉密軍事行動或者軍事基地的高清視頻,并將其儲存在手機或者無人機自身內部,美軍可能擔心,其他人如使用和無人機頻率相同的設備,能夠從無人機上竊取含敏感內容的視頻。
對于“封殺令”的消息,大疆方面表示,美國軍方并未就此事與大疆進行過任何溝通。大疆并不了解其所指“弱點”的具體含義,呼吁社會不必進行過度猜測。截至目前,大疆仍待與美軍方面就“封殺令”做溝通。
大疆還表示,實際上,大疆與任何國家的軍事機構都沒有合作。不論美軍還是任何國家的軍事部門獲取大疆的終端產品,都是通過公開市場渠道,而不是直接與大疆聯系采購的。
【質疑紛紛 自我“打臉”】
大疆無人機存儲數據不安全,防泄密須禁大疆?這種說法遭到了美國內輿論的多重質疑。
質疑一:美政府部門研究證實大疆很可靠!
首先跳出來用事實“打臉”美軍方的,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
和軍方一樣,NOAA也是無人機的“重度用戶”,大量使用無人機收集水文和氣候數據。這一機構2016年10月使用一款大疆無人機進行試驗,試圖確定儲存在該無人機中的數據是否安全。
根據NOAA研究結果,大疆無人機通過網絡與服務器連接時,交換的數據主要是系統更新。研究認為這類數據交換“非常常見,在試驗中也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質疑二:禁大疆,那其他無人機都得禁咯?
一位名為奧利弗·基米亞的業內人士提出,單單禁止大疆無人機沒有意義,因為市面上其他的無人機數據保護能力并不見得比大疆更好。按陸軍思路,為數據安全著想,其他不夠格的大量無人機都得禁。
此外,以此類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也同樣可以拍攝視頻或者錄制音頻,并通過網絡傳送這些數據,因此也存在被攻擊的風險。
質疑三:大疆那么好,“美國制造”實難替代。
美國網民還有另外一種擔憂,那就是目前美國并不能生產出性能比肩大疆的無人機,因此如果封殺大疆,陸軍將面臨找不到替代品的窘境。在Quora及Reddit網站上,不少網民認為,目前美國市面上幾乎沒有性能達到大疆水平的無人機。
據業內人士介紹,大疆旗下消費級航拍飛行器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是70%以上,而北美市場也是大疆國際市場中最大的一塊。相較之下,在3D機器人公司停止生產無人機后,美國已經沒有大規模的專注于無人機制造的企業了。
【“有色眼鏡” 可以休矣】
實際上,此次“大疆禁令”折射的,是美國防務部門對“中國制造”素來有之的戒備之心。
美國法律禁止本國武器制造商使用來自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原材料,認為這種依賴會讓美軍在沖突中變得脆弱。
基于這樣的邏輯,2001年,美國國防部曾鬧出過荒誕的“貝雷帽事件”,其主管采購的后勤局不小心購入了61.8萬頂中國產的貝雷帽,價值400萬美元。為了確保這些帽子不被美國士兵戴上,后勤局考慮銷毀這些帽子,連賣給剩余物資商店的選項也被否,因為如此一來帽子還可能轉悠到士兵頭上。
十幾年后,隨著“中國制造”變大變強,美國軍工部門“不小心”買到的中國產品可不再是貝雷帽了。2012年,洛克希德-馬丁被爆其F-35計劃使用了中國磁鐵。在一番調查后,國防部認為安全無虞,最終下發了豁免書,為“中國制造”破了例。
此后,美國高精尖行業中的“中國制造”“屢禁不止”。2014年,波音公司的B-1B轟炸機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某些F-16戰斗機也被國防部發現使用了中國材料。“中國制造”愈發“防不勝防”,美國如今要把軍隊捂得“嚴絲合縫”,不比十幾年前的“貝雷帽事件”,“簡單粗暴”地對付就行啦。(記者劉陽、徐曉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