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遠渡重洋的堅持
據史浩介紹,這已經不是佳明第一次回國尋親了。由于13年前和興堡村的交通還很不便利,加上發現佳明的時候天氣寒冷,因此大家普遍認為佳明就是附近村民的孩子。但多方詢問,甚至是直接對比DNA后,幾家原本認為和佳明長相相像的村民均被排除在外了,尋親之路也因此陷入停滯。
史浩說,當時撿到佳明的時候,其實有好幾對村民都想養,但一方面是村里普遍經濟困難,養活不起;另一方面,也擔心被遺棄的孩子會不會有什么疾病,無力負擔。最終,大家還是選擇把佳明送到了社會福利院。如今,已經13歲的佳明再次回到村里,村里的人都很高興,紛紛邀請佳明和她的養母去家里做客,“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事實上,2010年佳明就曾隨養父母回到咸陽尋親,并通過史浩等中國朋友最終確定了當年的遺棄地點。2016年春節、今年6月,佳明和養母兩次來到和興堡村,向村民打聽佳明的身世。盡管雙方語言不通,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雖然幾次尋親收獲有限,但史浩沒有放棄,他說:“佳明的洋媽媽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我們當地人義不容辭幫她找到親人。”
而佳明的養母也對這群萍水相逢的村民評價頗高,“他們幫了我們很多,非常友好。”17日一早,佳明和養母告別大家啟程返航,臨走前,她帶走了一瓶屬于和興堡村的泥土。或許對于這個酷愛吃面的小姑娘來說,這就是故土的含義所在。
對話
養母:孩子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
妮可拉(音)是佳明的養母,此次正是她陪同著佳明一起回國尋親。
北青報:我們聽說您和佳明正在尋找她的親生父母是嗎?
妮可拉:是的,佳明很想找到他們。
北青報:從什么時候有尋親的想法的?
妮可拉:她還是個小孩子時,就經常好奇自己的親生父母是什么樣子?自己有其他兄弟姐妹嗎?等長大一些后,我們問她是否想要找到親生父母,她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北青報:佳明會埋怨親生父母遺棄自己嗎?
妮可拉:不會,對于自己被遺棄這件事,她并不生氣。事實上,她很享受目前的生活。她只是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我想,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會對自己的過去產生好奇。當別人對哥哥姐姐說:“你跟你爸一樣高”或者“長得真像你媽媽”時,佳明就會好奇:“那我像誰?”作為父母,我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