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每隔幾米就有生活污水排出
海都閩南網訊 泉州南高干渠,全長近15公里,是晉江、石獅等地200多萬人的飲用水源,被兩地視作生命渠。其中,清濛-池店河段,短短4公里長,分布著4個取水口,是南高干渠的核心地段。
然而,晉江池店河段的1公里河道,半年來總是“傷痕累累”: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面,渠邊垃圾成堆,漸漸危及著周邊用水安全。
泉州市考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考評中心自去年9月開查內溝河以來,專程來這里已不下5次,但整改情況一直不理想,最近一次檢查,考評分數仍然居末。
【溯因】
1公里的“后遺癥”影響了5個村莊
昨天下午,記者在南高干渠池店鎮唐厝村河段看到,渠岸的斜坡沒有砌墻,全是雜草,生活垃圾直接傾倒下來,浮在河面上。沿河走過,幾乎每隔幾米,就可見污水管道,直排污水入河。
山美灌區管理處池店站王站長介紹,站內4名工作人員負責4公里長的河段,每天進行3次巡查,另聘用了3名保潔人員,每天兩次清理河面和斜坡,但沿線村民亂扔垃圾現象實在嚴重,清理速度還是跟不上。同時,由于池店段1公里河段沒有設置截污渠,村民污水只能直排入河,勢必影響水質。
記者從泉州市山美灌區管理處了解到,自2003年起,該管理處陸續對南高干渠分三期著手改造,包括渠道兩側修護坡、設隔離網、改造截污溝等,到2009年為止,除了池店唐厝村這1公里左右的河段外,其余已全部完成。這1公里河段,當時是由于拆遷補償標準協商不一,改造一度中斷。
據悉,整個南高干渠中下游設置5個取水口,除了一取水口位于浮橋金浦水廠附近外,其余4個取水口都在池店段下游,其中,石獅和陳埭的取水口,距離唐厝村不過2公里長。正是由于上述提到的改造中斷,這一渠段的污水管無法與原有管道相連接,目前,池店沿線5個村莊的生活污水都無法得到集中處理。
【部門】
將建設截污渠 已有方案、資金
山美灌區管理處該負責人說,為解決池店段生活污水亂排問題,目前,相應的截污渠方案已設計好,今年的改造資金也準備好了,只待與池店鎮政府進一步協商,便可開工建設。屆時,這1公里河段將和其他河段一樣,設置護坡、隔離網等,或可部分緩解下渠洗衣的問題。
至于垃圾亂扔現象,他們將跟池店鎮政府協商,在沿線設置一些固定的垃圾圍。事實上,為防止垃圾漂浮物污染河面,早在去年,他們已在金雞攔河閘附近1公里處安裝了一臺自動清污機,自動打撈水體的垃圾和水葫蘆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接下來,準備在池店河段的下游,再安裝3臺自動清污機,預計兩三個月后可全部啟用。此外,為保證水質安全,已在南高干渠沿線設置了35個監控監測水質。
昨天,池店鎮吳宣委表示,贊同山美灌區管理處的改造方案,接下來兩地將共同協商,完善周邊的水質環境。針對考評中心提出的問題,他們表示,屬于管轄范圍內的垃圾,會盡快前往清理。(本網記者 陳麗娟 黃啟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