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無證駕車致人重傷的陳某,被提起公訴。這是一起普通車禍,特別之處在于,肇事者陳某患有精神病。
陳某是薌城天寶鎮人,1989年出生,是家中獨子,自小患有精神分裂癥。2010年,在陳某要求下,父親為他購買一輛摩托車。當年3月11日下午1時,陳某無證駕駛這輛無牌摩托車,去找同學玩,行至天寶張坑村庵頭橋頭岔路口時,與沈某駕駛的摩托相撞,造成沈某受傷,兩車損毀。經治療,沈某保住性命,但呈“半癱瘓”狀,只能坐在輪椅上。后經交警部門責任認定:陳某負事故主要責任,沈某負次要責任。
當年7月26日,陳某主動投案,3個月后,經廈門仙岳醫院司法鑒定所司法精神醫學鑒定:陳某患有精神分裂癥,但具有限制行為能力。因此,薌城區檢察院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將陳某提起公訴。
【律師說法】限制行為能力人觸犯刑法應負責
本案的特別之處,在于肇事者患有精神分裂癥,但他經鑒定又具有限制行為能力,那么,撞人致重傷的他該不該負責任。為此,我們咨詢了漳州涇渭明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大彪。
王律師說,精神病人犯案要先鑒定清楚病人的情況,一般分為3種:一種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一種是限制行為能力、另一種是無行為能力。
在民事上,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由監護人承擔責任,如果監護人已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在本案中,如果陳某本人有財產,可以從他財產部分支付,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在刑事上,因陳某經鑒定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他觸犯刑法就應負刑事責任,不過應從輕處罰。
王律師建議,受害人可以提起民事附帶刑事訴訟,而如果陳某監護人因經濟困難無法賠償,可以申請救助。
另據辦案人員介紹,受害人沈某因傷花去醫療費10多萬元,且喪失勞動能力,生活自理也存在困難,他全家5口人的生活,僅靠其女兒女婿的打工收入維持。而陳某因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無收入來源,案發后向被害人支付10000元后,再無能力賠償。為此,薌城區檢察院已啟動刑事被害人救助機制,為沈某發放一些救助款,解決他一時燃眉之急。(本網記者蘇禹成 真堅 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