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2月8日,國務院批轉了《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促進就業的發展目標,提出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
就業壓力將更大
《規劃》指出,“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全面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有效應對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進一步改善,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五年間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771萬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十二五”時期,我國就業形勢將更加復雜,就業總量壓力將繼續加大,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就業任務更加繁重。一是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量壓力持續加大,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年均2500萬人,比“十一五”時期年均增加100萬人,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二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現為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不相匹配,“招工難”與“就業難”問題并存,解決各類重點群體就業難度也不斷加大。三是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對促進就業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城鎮化、經濟社會轉型等都對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失業率控制在5%內
《規劃》強調,要切實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兑巹潯诽岢觯龊谩笆濉睍r期的就業工作,要堅持促進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促進就業與人力資源開發相結合、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政府促進相結合、堅持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勞動者權益相結合。
《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促進就業的發展目標,確定了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6800萬人、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80%、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達到90%等主要量化指標。(中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