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1日訊 由于全國各大城市樓市成交量不斷攀升,住房貸款和公積金貸款也呈快速增長狀態,杭州、廣州、青島、北京、上海等地近期頻現公積金貸款難,多個城市公積金出現緩貸甚至斷貸的現象,部分城市甚至出現了“擠提”。一度巨額“沉睡”的公積金,緣何也鬧起了“錢荒”?
【現象】
濟南現擠提風潮
一天1500人涌入公積金大廳
“都3個月了,公積金貸款還沒批下來!”奔波數月看房買房,眼看“安居夢”卡在貸款上,南京市民李小姐倍感焦慮。如果不能在30天內付完全款,她需要支付萬分之一的違約金,更糟糕的是,購房合同還可能被取消。
在上海,一家商業銀行某支行信貸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該支行每個月能分到的公積金貸款額度都只有五六百萬元,只能滿足很少一部分客戶的貸款需求。
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人士稱,今年上半年,上海市住房公積金支出合計幾乎是收入的一倍。
在江蘇,泰州、蘇州等多個地區已陸續收緊公積金貸款,或者是延長辦理周期。
“公積金也鬧起了‘錢荒’?”類似的焦慮情緒引發了連鎖反應。8月底,濟南引發“擠提”風潮,最多時一天約有1500人涌向濟南公積金大廳。
【原因】
未全國統籌使用
樓市火爆城市吃緊,其他城市沉睡
事實上,公積金“荒”也只是今年以來的情況。
有數據顯示,2011~2012年,全國公積金年結余約有四五千億元。“取出來不夠租房,存起來不夠買房”,由于用途受限、提取困難,這筆巨款長期“沉睡”在銀行的金庫里。
“造成公積金‘沉睡’的原因是,中低收入者是繳存公積金的主力,但他們對公積金的提取和使用較少。而樓市火爆導致剛需恐慌性購房,在短時間內集中了大量的公積金貸款需求,則顯示為公積金‘入不敷出’。這一冷一熱,正反映了現存公積金制度存貸不暢的弊端。”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研究中心王樹華說。
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嚴榮等一些專家認為,公積金“沉睡”與吃緊并存,歸根結底在于難以全國統籌使用,造成樓市火爆的城市吃緊,而其他一些城市公積金“沉睡”。
由于公積金貸款供求矛盾異常突出,部分城市已采取降低貸款最高額度、“公轉商”貼息貸款等方式減輕公積金資金壓力。
“從長期看,還需要從根本上完善公積金制度,開源節流、依法繳存,并建立合理的存貸比率和穩定有效的公積金保值增值投資渠道。”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戴曉波說。
【算賬】
公積金貸款VS商業貸款
80萬20年可省利息22萬
公積金告急,很多購房者只能轉向商業貸款,并為之承受沉重的房貸負擔。以上海夫妻雙方公積金最高可貸款額度80萬元計算,跟等額本息還款方式20年期的商業貸款相比,公積金貸款共少支付利息約22.2萬元。
“辛辛苦苦交了七八年公積金,好容易攢到錢買個房子,要用的時候卻告訴我公積金貸不出來,還要設置層層‘關卡’,增加貸款成本。”上海購房者柏先生的苦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