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人:杜石生泉州一中高三政治備課組組長
點評人:張秀芳泉州一中高三歷史備課組組長
點評人:吳光宏泉州一中高三地理備課組組長
——政治——
體現時政熱點注重解決問題能力
【試卷分析】
今年高考文綜歷史試題總體比較平穩,符合新課程的相關概念,通過大量設置新材料、新場景,包括文字史料、圖表等,來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來解答問題的能力。
從整體上講,今年高考試題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1.主要考查主干知識;2.知識點考查并不均衡。
從整份考卷看,基本上都是考查主干知識,難度適中,較少偏題怪題。
今年的考卷側重考查經濟史,經濟史的考查比重很大,大概在50%以上,其中選擇題經濟史部分占了一半,大題也是考查經濟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的比重較低。而在往年,經濟史的考查比重在30%左右。
從能力考查的角度講,主要考查歷史學科要求的前兩項能力,即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張考卷中,考生估計有以下兩個地方會失分:一是閱讀障礙,在材料中,古文史料的比重很大,給考生帶來了較大的閱讀難度,也給考生的語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歷史圖表,也會給考生的閱讀、信息提煉造成一定的困難;二是調用所學知識能力較弱,在做題時,往往會答不全,知識點回答不完整、不全面,造成失分。
【給下屆考生的建議】
從備考的角度,下一屆的高三學生,要加強以下兩個方面的學習:
第一,要側重基礎知識體系的建構。只有夯實基礎,建立完整而嚴謹的學科知識體系,才能在答題中做到有條不紊、滴水不漏。這樣,也就能減少失分的情況;
第二,要以《考試說明》、《新課程標準》為綱。取舍、整合教材,重點抓主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按照新的文明史觀、全球史觀、近代史觀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近幾年的高考主觀題,側重于古今貫通中外關聯,考查的重點集中在明清、近代史。這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工業文明和農耕文明的沖突交融,實際上就是近代史觀、全球史觀和文明史觀的體現。
要處理好考試當中的能力體現。提升和訓練這種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高考真題做載體,來提升學習能力。
——————歷史——————
考查偏重經濟史兩項能力薄弱導致失分
【試卷分析】
今年高考文綜卷政治試題從考核目標與要求、知識范圍到題型及其在各模塊的分布都以2012年的高考說明為依據,突出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反映了政治學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試題分值結構、題型、難度上總體比較穩定,穩中有新。
試題堅持“三貼近”原則,背景材料涉及世界糧食安全、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建精神、雷鋒精神、社會主義義利觀、人大換屆選舉等時政熱點問題,生活與時代氣息濃郁,有助于引導考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彰顯了政治學科的特色與魅力。
試題通過新的情景材料,以圖片、表格、漫畫等形式創設問題情境,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礎上,注重考查了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理解要求高,給考生答題增加了困難,體現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題方向。從試題分析來看,39大題指向性非常明確,一方面降低了試題的難度,另一方面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特別是39(4)的倡議書,有利于考生的自由發揮,體現了選擇性和開放性。選修部分考查“美國的利益集團”這一新增考點,考生在平時復習時足夠重視,答題會比較理想。
從學生考后反映來看,學生普遍反映試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對情境很熟悉,入題容易,但要答得好不容易。
【給下屆考生的建議】
建議在今后的復習中必須加強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運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對知識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構筑學科知識體系;同時要求學生平時要關注時政,關注國內外重大的典型事件,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分析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和自己成長中的實際問題;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地理——————
考卷難易適中考查圖表體現學科特色
【試卷分析】
整體來講,今年的高考文綜地理試題難易適中,比較符合高考的難度要求,難度系數在0.5~0.55之間。
就選擇題來講,共12道題,其中人文地理4題、自然地理8題。讀圖能力還是很重要,充分體現學科特色;也有較高的區分度,難易比例是6∶3∶3。其中第1、4、9題難度較大,第4題是答案選項較為相近,有迷惑性;第9題是從數字上很難判斷出答案。第10、11題都較為常規,屬于容易得分的題目。第12題利用竿影來判斷太陽方位,問得較為巧妙,設問比較有新穎性。一般情況下,如果沒練習過的學生,都不太容易答對。
就綜合題而言,主要考查長江三角洲周邊地區的區域圖。其中第1、2題問法較為常規,主要考查最基本的自然要素。第1題中“海岸線特點”這一知識點可能不容易答到,容易造成失分;第2題中“海水頂托作用”這一知識點也不容易答到,容易失分;第3題與去年高考題相似,考查有關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第4題問法較為直白,要求分析某個產業的社會經濟原因,如果丟分,那就是學生不會結合新興的服務性產業進行分析,“人才”、“科技”、“高校”等因素的遺漏,也會造成失分。整體而言,綜合題難度不大。考生只要簡單羅列一些相關因素,就能得到不低的分數。
選做題,一般是考查類型及分布規律、成因、危害、防治措施,這次的選做題,基本上不考查分布規律及防治措施。
【給下屆考生的建議】
要了解教材體系的能力要求。如區域地理部分,側重區域定位,綜合分析區域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必修Ⅰ部分:側重結合圖表分析五大自然地理的運動規律,推出地理事物或事象的原理、規律及成因等。
在復習方法與技巧上,首先要注重圖表教學。在平時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說圖,盡量挖潛圖文信息。加強對圖表的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要關注提取信息能力培養。如何提取、加工信息,是高考獲得高分的關鍵。近幾年的高考特別是福建省的高考題,往往都提供一些文字情景或圖形信息,有些是直觀表示的顯性信息。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需窮盡材料的所有顯性信息或部分的隱性信息,歸納整理信息,用關鍵詞來答題。若分數值較大題,則有些是需要調用原有知識儲備來答題。因此,平時在講評練習、試卷時除加強審題能力外,更應該加強圖表能力信息提取的訓練,最大限度捕捉試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對于地理的自然、人文要素要深刻理解,并熟練加以運用。
選做題要注重“類型及分布規律、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幾大部分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