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晚 綜合
朝鮮此前按照國際慣例和程序,提前向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國際海事組織、國際電信聯盟等機構通報了火箭發射地點和大致軌道,還邀請大批外國記者進入朝鮮,準備觀看發射。但昨日一早,朝鮮突然發射火箭,讓在朝記者和相關國家措手不及。為何突然發射?發射為何失敗?發射的究竟是衛星還是導彈?
朝鮮自己承認發射失敗,在政治上是一個很顯著的變化。加上此前還邀請外國人去指揮中心參觀,這種變化其實除了技術上的和外交上的考慮之外,也反映出朝鮮新一代領導人在政治思維上的變化,這顯然是在政治上和社會心理上顯示一種更加自信和開放的態度。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
【疑問一】 為何不是普遍預測的14日
韓媒稱,13日云層非常厚,朝強行發射
朝鮮曾宣布將在12日至16日某一天上午7時至12時之間發射衛星。韓日美等國都推測,朝鮮最有可能于14日實施發射,以避開將于13日舉行的最高人民會議和將于15日舉行的慶祝金日成誕辰100周年閱兵式。但韓方也表示,不排除朝方“隨時發射”衛星的可能,理由是“天氣情況比政治活動更重要”。因此,美日韓早在12日之前就已經部署了監測和攔截計劃。12日午間過后,美日韓等國紛紛做出“當日發射窗口期已過”的判斷。
而據韓國媒體報道,13日整個朝鮮半島云層都非常厚,朝鮮的衛星發射應該是強行進行的,所以失敗的可能性要大過成功的可能性。
有媒體稱,朝鮮選擇在13日早晨發射衛星可能是出于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指示。據中國中央電視臺報道,韓國媒體對朝鮮突然發射衛星感到相當意外,因為火箭發射往往會在前一天加注點火燃料,但朝鮮方面前一天還沒有這么做,所以韓媒普遍預測朝方13日會加注點火燃料,14日才發射升空。
【疑問二】 火箭是爆炸還是自爆
韓打撈殘骸或引起朝鮮嚴重不滿
對于朝鮮火箭解體的原因,有分析認為是火箭失控爆炸,但也不排除朝鮮為防止飛行數據被盜自行引爆火箭的可能性。
日本軍事評論員表示,朝鮮火箭第二節由蘇聯制造,是朝鮮多年前獲得的,相當陳舊,或許就是造成火箭首節、第二節分離失敗的原因。
日本軍事專家認為,如果此次發射的“光明星3號”與3年前發射的衛星相同的話,那么火箭的第一節與第二節分離時間應在發射約2分鐘后。假設第一節在2分鐘之內已經與第二節分離,那么分離的時機過早,可能在兩節脫離的過程中發生故障。小都元還分析說:“發射三段組合式火箭,需要極其嚴密操控。朝鮮此次在發射過程中是否進行了嚴密的操控,我對此持懷疑態度。又或是在新發射場進行組裝的過程中出現了操作失誤,導致火箭沒有按照預想的情況發射。”
另外,海上自衛隊的原技術部長田口勉就火箭下落前發生爆炸的現象分析說:“液體燃料發生泄漏,或供給引擎的液體燃料過量等都是引起火箭爆炸的可能誘因。”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表示,從美國偵觀系統分析結果來看,朝鮮火箭進入“程序轉彎階段”開始出現嚴重技術故障,也就是在所說的飛行1分鐘左右,這里面可能出現的大故障包括兩大類:一是火箭姿態失穩,而且姿態控制系統無法校正;二是火箭飛行軌道已經偏離設計目標,甚至出現“嚴重跑偏”問題。在這嚴重的技術問題出現后,朝鮮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安全自毀遙測系統將火箭炸掉,形成所謂的斷裂碎片;另外,如果火箭本身姿態等出現偏差并嚴重偏離設計指標,并經過一段時間修正確定無法恢復時,也將自動啟動箭載安全自毀系統將火箭炸毀。
俄羅斯火箭航空領域專家表示:“火箭中斷飛行,可能是火箭引擎故障或操作系統故障,也可能是啟動了脫軌等情況下發生作用的自動爆炸裝置。”
但韓國目前正在大量搜集朝鮮失敗火箭和衛星的殘骸,這或許會引起朝鮮的嚴重不滿,甚至會引起雙方一定程度的海上對抗,畢竟安全自毀系統究竟發揮多大效力,是否徹底將機密“全部銷毀”,朝鮮本身也存在疑問。
韓國航空大學航空宇宙機械工學部教授張泳根也指出,很可能是因零部件出現異常而漏水,導致火箭爆炸。他表示,朝鮮火箭技術還不是很好,即使設計方面沒有問題,也有可能是因零部件質量差,或在制造方面出現差錯。他還指出,火箭對靜電或灰塵極為敏感,但朝鮮卻向外媒記者公開火箭,這樣監管不善也可能是火箭爆炸的原因之一。
【疑問三】 究竟是衛星還是導彈
美日韓與朝各執一詞
美日韓等國一直就朝鮮衛星發射的正當性表示質疑。朝方稱,發射衛星是和平發展朝鮮宇宙開發事業的手段,但美日韓等國認為,朝鮮是在進行導彈試射實驗。而就在朝鮮火箭發射失敗后,美軍還確認稱,朝鮮火箭為“大浦洞2號”導彈。朝鮮稱,“光明星3號”衛星將繞地球南北兩極運行,衛星沿軌道運動可以獲取全球觀測數據。
但日本海上自衛隊退役少將田口勉表示,這次朝鮮發射的運載火箭與2009年發射的“大浦洞2號”遠程彈道導彈完全一樣。發射物的第一段看起來是由4個朝鮮中程彈道導彈“諾頓”組成。2006年的失敗是助推階段沒有完成,這次最大的關鍵是導彈燃料是否完全燃燒和分離。如果成功,朝鮮就得到了可制造大型遠程導彈技術。
但也有專家認為,朝鮮運載火箭雖由“大浦洞2號”導彈改裝而成,但火箭有導彈沒有的整流罩,是完全商業化民用的運載火箭。
日前組織外國記者到衛星控制綜合指揮所參觀時,朝鮮宇宙空間技術委員會發言人柳今哲也聲稱,發射彈道導彈需要為火箭加注固體燃料,而朝方這次發射“光明星3號”加注的是液態燃料,而且如果是彈道導彈試驗,需要裝載大量有效載荷,但“光明星3號”衛星重100公斤,“對一件武器而言,100公斤載荷不會非常有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告訴記者,衛星和洲際彈道導彈在外觀上有細微區別。裝載彈頭的火箭,其頭部整流罩設計成錐形,而裝載衛星的火箭整流罩頂端形狀較方,或者相對較圓。
【疑問四】 為何未邀記者觀摩發射
或因朝鮮缺乏信心
朝鮮近日邀請了100多名外國記者到位于平壤西北郊區的衛星控制綜合指揮所參觀。據朝方官員稱,邀請記者參觀是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特殊指示,希望記者公正客觀報道,“這里一切數據顯示的都是衛星,而不是導彈”。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朝鮮13日早晨發射衛星時,受邀記者基本上都不知情。據悉,朝方當天早上為記者們安排的行程是參觀一個大型圖書館。而當記者們從其他渠道聽說火箭發射的消息時,紛紛涌到新聞中心向朝方官員求證,朝方官員才表示將召開專門的新聞發布會,但發布會最終未召開。
國際問題專家薛海培認為,朝鮮的做法讓人很難理解,因為朝鮮這次邀請了大量的國際媒體,就是希望向國際社會展示其衛星發射的目的是完全和平的,選擇突然發射,也沒有大量的記者進入現場觀摩,完全失去了原來的目的。因此除非有非常強的氣候原因,否則沒有任何其他理由可說。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朝鮮不讓記者觀摩說明其對自己的技術缺乏信心。
【疑問五】 火箭墜毀是技術倒退
分析稱朝對美試探,只要發射就是成功
按照韓美兩方的說法,此次發射中,三級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在空中沒有解體的情況下就墜落,而正常情況下,第一級和第二級分離只需要2分鐘,所以如果監測屬實的話,此次發射在不到2分鐘的時間內就墜落了。
而1998年及2009年光明星1號、2號發射時,韓美監測發射是在順利完成分離工作之后墜落的。美國軍方和情報部門還做了一個比較。
據監測,這次發射的火箭只飛行了幾百公里便墜落在韓國東南部海域,而2009年那次發射的飛行得更遠。據此兩點,美媒認為技術有所倒退。
美國媒體認為,此次發射的獻禮意義非常大。發射失敗對于朝鮮政府和民眾的士氣將產生很大影響。
《兵器知識》雜志主編瞿雁冰則認為,這次朝鮮衛星發射是否失敗要分兩個角度來看,如果從是否進入預定軌道來講是失敗的,但對于朝鮮來講只要是火箭點火后順利離開了發射臺就已經意味著成功了,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朝鮮的這次衛星發射目的更多是對美國的一種試探,更多的是想打破西方對朝鮮新一任領導人與父輩不一樣的幻想,試圖告訴美國朝鮮將繼續保持其一貫的習慣和做法。瞿雁冰指出,近十年來朝鮮在火箭領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應該說在火箭技術水平上是沒有問題的。
□相關新聞
金正恩當選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
據朝中社13日報道,朝鮮當日召開第十二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推舉金正恩為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永遠擁戴金正日為國防委員會委員長。報道說,“這反映了全體黨員和人民的一致意愿”,“是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的修正和補充”。
另據外媒援引朝鮮國家電視臺13日報道,朝鮮新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壤舉行大規模儀式,以紀念金日成和金正日。在電視臺直播的畫面中,金正恩在平壤市中心向數萬名民眾揮手致意。另據報道,在金日成誕辰100周年之際,多國駐朝鮮使館官員和國際組織向金正恩致賀信。(新華 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