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這兩天,冰雹成了熱門詞:10日晚,貴州臺江縣遭遇特大冰雹災害襲擊,最大直徑達35毫米;10日~11日,江西各縣市共發布冰雹預警信號4次,安福出現直徑為15毫米的冰雹;廣東、廣西、湖南多地,發布冰雹橙色預警。
前日,我省寧化、尤溪、莆田、南安遭冰雹突襲;泉州安溪、龍巖漳平、長汀等地,昨日凌晨1時許遭冰雹襲擊,掃過萬畝茶園,給房屋、農田、公路等,造成了不小損害。
對于冰雹,俗語有云,“早晨涼颼颼,午后打破頭”,為何昨日我省多地冰雹均集中在凌晨襲擊?近期還將面臨此類極端天氣嗎?氣象部門預計,如此強大的冰雹這幾天暫不會在泉州再出現,但局部地區強度較小的,出現的可能性很大。
深夜為何砸冰雹?
午后至夜間都可能出現冰雹,強勁斜升氣流支撐必不可少;近期暫不再出現強度這么大的對流天氣,局部地區強度較小的可能還會出現
泉州氣象臺臺長葉賓賓介紹,描述冰雹大小一般用mm(毫米)作單位。下冰雹的同時,還伴有大風和降雨天氣,感德鎮在30分鐘內下了30多毫米的雨,最大瞬間風力達到7級。
午后溫度高,動力條件好,易出現強對流條件,為何凌晨的安溪、漳平會突然下起冰雹呢?
葉賓賓解釋,強對流天氣在午后到夜里都有可能發生。雖然它的形成需要熱力和動力條件的配合,但溫度并不是唯一條件。安溪部分地區出現強度這么大的對流天氣,很強的斜升氣流的配合是重要因素。
雖然春夏都是強對流天氣的高發期,但春天出現冰雹的幾率稍大一些。因為春季0℃層的高度低于夏季,斜升氣流比較容易到達。
相比沿海,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強對流天氣更容易在山區形成與發展。此次的冰雹,也是今年泉州入春以來的首場冰雹。由于泉州整體海拔較低,0℃距離地面較遠,一般很少出現冰雹天氣。
氣象部門預計,最近幾天暫時不會再出現強度這么大的對流天氣,局部地區強度較小的可能還會出現。
冰雹如何形成
冰雹在對流云中形成,當水汽隨氣流上升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若隨著高度增加溫度繼續降低,達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水滴就凝結成冰粒,在它上升運動過程中,并會吸附其周圍小冰粒或水滴而長大,直到其重量無法為上升氣流所承載時即往下降,當其降落至較高溫度區時,其表面會融解成水,同時亦會吸附周圍之小水滴,此時若又遇強大之上升氣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則又凝結成冰,如此反復,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氣浮力,即往下降落,若達地面時仍呈固態冰粒,則稱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雨。
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強的斜升氣流、液態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產生的。(本網記者 吳佳弘林藝芬)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1.大氣地區降下短時冰雹中必須有相當厚的不穩定層存在
2.積雨云必須發展到能使個別大水滴凍結的高度(一般認為溫度達-12℃~-16℃)
3.要有強的風切變
4.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5.積雨云內含水量豐富。一般為3~8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個液態過冷卻水的累積帶
6.云內應有傾斜的、強烈而不均勻的上升氣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