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亞冠決賽第二回合恒大主場與韓國首爾FC的巔峰對決一觸即發,首回合客場2-2戰平對手的恒大握有主動權,大陸媒體更是清一色的看好恒大橫掃韓國球隊。然而輿論的過分自我膨脹,只會增加從未有過亞冠決賽經驗的恒大球員的心理負擔。
行大事必先小心,立奇功必先謹細。老祖宗在《詩經》里提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是告訴我們勝棋也有敗招,要時刻居安思危。然而翻閱恒大亞冠決賽第二回合相關新聞,卻幾乎都是在歌舞升平,直至一條10000名警力維持秩序的消息,才總算看到“萬一恒大不能拿下冠軍,一定要確保不出現鬧事過激行為”之類的話,這是唯一的恒大可能會輸的報道。
亞冠決賽門票價格、上座率、電視觀眾、球員獎金都刷新了紀錄,據說還有中央大領導親臨現場,《新聞聯播》現場連線,皇馬元老球星齊達內、貝克漢姆、菲戈、耶羅前來捧場,賽后慶典活動更是孫楠、韓紅、容祖兒傾情獻唱。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11.9亞冠狂歡夜,可能是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體育盛事了,事實上它已經超出了體育的范疇——如果中國足球都能行,中國人還有什么不能行,這是一個超級勵志的中國夢。
恒大第一回合客場撈到兩個寶貴的客場進球,官方海報用兩個數學帝才能看懂的高深公式,表明了在廣州天河3-0“最低消費”的決心。專家、媒體、球迷一致看好恒大,博彩公司開出了恒大取勝1賠1.25,首爾取勝1賠10的懸殊賠率(是不是在騙中國球迷的愛國錢?),所有人都不把豆包當干糧。然而,自信與自大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自大常和同等程度的愚蠢的結合在一起,把勝利看做理所當然,只會平添恒大將士的壓力。
人心不足蛇吞象,0-0、1-1就能創造歷史,但輿論總是好高騖遠貪圖3-0的痛快,可是中國足球最慘痛的記憶,不就是打平就出線,非要灌香港幾個,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1-2失利自毀前程。當時的主教練曾雪麟痛定思痛回憶說:“領導開會時便定調,打平不光彩,要贏還要贏兩個以上。球員們著急了,全場射門之比28-6,但結果卻輸了。這場球是我這輩子最沉重的教訓和打擊,我之后再也沒有執教過球隊。”中國足球史上有太多“打平就出線,就是打不平”,此番媒體3-0的誤導,盲目樂觀不但無益于恒大備戰,反倒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埋雷。
韓國教頭李章洙在恒大和首爾都當過主帥,應該最有發言權,他一針見血的指出:“這類似過獨木橋般的對決,影響比賽結果的往往不單純靠比較球隊實力,偶然因素不容忽視,因此勝負難料。實際比賽時,雙方球員對于心理的負擔,以何種方式釋放并發生效用,這點我比較關心。”里爾克說,哪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簡言之,就是誰的心理更硬,對比韓國人打不死的小強精神,恒大的國足基因,會不會讓他們關鍵時刻淪為軟腳蟹?
這應該是一場五五開或者六四開的球,恒大稍占上風而已,但國內輿論在美化、神化里皮的球隊的同時,卻在矮化、妖魔化首爾,比如編造一些崔龍珠的腦殘挑釁言論,滿足眼球經濟的需求。首爾是亞冠搶斷最出色的球隊之一,也是亞洲奔跑能力最強的球隊之一,向來“下半場惹不起”的恒大在首回合最后20分鐘被對手一頓猛踩,如果比賽延長10分鐘,恒大隊很難全身而退,這也說明恒大體能儲備較對手差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