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跨界創業談何容易。對電商一竅不通的何玉玲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勢。她夜以繼日地翻閱專業書籍,頻繁往返于兩岸之間與臺灣的貿易物流企業溝通,參加通關、檢驗檢疫等培訓課程,還到其他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取經”,并費盡心思地招攬人才,為公司的快速起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5年11月,重慶跨境電子商務臺灣產業園成立,入駐園區的“臺灣直購網”跨境電商平臺同時上線。在平臺展示廳內,生技美容美妝、牛樟芝、綠茶面膜、木質工藝品等臺灣“特產”一一陳列。
何玉玲介紹說,消費者只需通過“臺灣直購”選好商品,提交訂單付款,商品就會直接發到重慶的保稅區,再清關發貨到消費者手中。截至目前,上線商品已涵蓋百貨日用、食品保健品等多種品類。
“和個人海淘相比,我們的優勢是通關更便捷,發貨更迅速,稅費更優惠。”在何玉玲看來,“臺灣直購網”不僅為大陸消費者購買臺灣商品帶來便利,也能為兩岸經貿發展打開一個新的通道。
園區成立后,臺灣企業的反應驗證了這一判斷。何玉玲與臺灣知名電商結成了聯盟,讓島內電商平臺上的數萬種商品通過“臺灣直購網”直接對接大陸消費者。同時,“臺灣直購網”已引進數百家臺灣企業合作開展跨境直購貿易,去年實現貿易額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今年的目標是突破1億元。
實際上,這只是何玉玲制定的一個“小目標”,她心中還有更大的格局。
何玉玲打開一張中國地圖,地圖上的重慶被標為紅色,以重慶為圓心,“渝新歐”大通道橫貫亞歐大陸,重慶東盟公路物流大通道直達東南亞國家,長江黃金水道直接出海。
她指著地圖說:“‘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商機,未來我們可以依托重慶便捷的物流通道,向西輻射中亞、歐洲,向南輻射東南亞國家。”
去年9月,何玉玲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國際合作中心舉行的“一帶一路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臺灣商品首發儀式”上,“臺灣直購網”帶著臺灣商品亮相,啟動了打通兩岸和中亞跨境電商往來的新商機。目前,何玉玲拓展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的計劃也已提上日程。
“當前,兩岸傳統貿易遇冷,我們跨境電商企業更應充分發揮作用,用互聯網搭建一條兩岸溝通的橋梁,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何玉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