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單是路變平了,林阿姨說自己眼見著身邊的街道越來越干凈,社區越來越有序,點點滴滴、真真切切地感受著文明城市創建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
家住三元區左岸名都的黃蘭每天早上送孩子到家門口,孩子就自己去乘坐公交車。“以前得走上一段路,到公交車站看著孩子上了車,自己才能放心地離開。”她說。如今,公交站點不僅就在家門口,而且新建了公交車專用的停泊港灣,旁邊還有文明志愿者勸導維持秩序,黃蘭自然對孩子的公交出行沒有后顧之憂。
群眾的舒心、安心,就是文明城市發展的動力。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車輛的保有量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與車相關的社會管理難題層出不窮。“僵尸車”、二手車輛經營占道、車輛違規停放……老百姓訴求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管理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的地方。
全面摸排全市停車場數量,清理被侵占地下停車場;加大執法力度,嚴查路面違規停放;開展“僵尸車”專項整治;引導二手車經營業主以網絡展示代替路邊實體展銷……面對著復雜難解的城市管理難題,三明始終盡全力在創新思路努力解答。
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六聯六建”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共建部門將服務延伸到社區,及時為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與此同時,造林綠化、水土保持、節能減排等工作統籌推進,市容管理、道路交通、社區民生、市場創優、“五小行業”、育人環境、場館達標、文明行為培育,特別是城市綠道、一河兩岸景觀工程……一系列創建成果惠及民生。
小到社區一角的衛生清潔,大到三明醫改惠及民生;小到一盞路燈亮不亮,大到構建人民滿意的文化服務體系;小到一塊地磚是否平整,大到城鄉居民安居樂業……三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具體而微,卻又高屋建瓴。
文明城市創建,
三明,始終循著民生利益在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