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福建省尤溪縣2016年成為全省“全域旅游”改革試點單位,全域、全民、全要素、全產業鏈推動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改變了旅游產業發展不樂觀的局面。尤溪縣是如何轉變思想觀念,盤活旅游資源,形成一種新的發展思路的?請看記者的實地調查。
“眉毛丘,斗笠丘,青蛙一跳過山丘。”閩中尤溪縣聯合鄉的梯田田埂上,新翻的泥土散發著芬芳。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全省地貌的特征,尤溪恰是其縮影。
縣域發展,多憑資源:二產本是尤溪支柱,可平地有限、生態受限,空間已是不大;一產也曾是尤溪“招牌”,雜交水稻超高產制種等多項技術領先全國,但也已接近極限;三產旅游被寄予厚望,尤溪有好山好水,還是宋代大儒朱熹出生之地。
然而,相比于同樣在打“朱子文化旅游牌”的閩北兩座城市——武夷山市(朱熹在此生活50年)和建陽市(朱熹講學的考亭書院在此),尤溪的情況并不樂觀。就拿2013年的數據來說,閩北兩市游客、旅游收入分別為超過700萬人次、110億元和150萬人次、超過10億元,而尤溪卻不到30萬人次,旅游收入不足3億元。
2016年,福建省開展“全域旅游”建設,尤溪成為其中第二批試點單位。一個全新的思路,也在這里慢慢成型……
從賣風景轉為賣文化
全域、全民、全要素、全產業鏈推動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
據介紹,尤溪的“全域旅游”探索是以“不收門票”的方式起步的。
“不是不想收,是真收不到。”尤溪縣聯合鄉黨委書記詹明昭一臉無奈。除了朱子故居外,尤溪最出名的景點就當屬“聯合鄉梯田”——榮獲“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號稱“世界十大、中國五大魅力梯田之一”。2014年,詹明昭也曾找到過一家旅游公司來幫助開發,結果對方轉了一圈后,一句話就把他給問住了:“你這梯田滿山滿谷都是,我連個設門檻收門票的地方都沒有,怎么搞旅游?”
而就在之前一年,尤溪目前唯一的國家4A景區朱子文化園,已完成了總投資7.58億元當中的5.2億元,政府卻一分門票錢沒收過。但這個項目卻極大促進了周邊商業街區、商業地產等一系列方面的改善和提升。“所以我們就想,發展‘不要門票’的旅游,是不是也可以一樣獲取效益呢?”詹明昭表示。
從“景點旅游”到“不要門票的旅游”,尤溪開始重新反思究竟何謂“全域”——作為福建省面積第二大縣,除了朱子故里外,這里還有152座名山、中國傳統古村落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幾乎處處是景、步步為觀。“既然‘我家在景區’,又何必大拆大建、圍墻造景?何不從‘賣風景’轉為‘賣文化’呢?”尤溪縣委書記楊永生說,由此尤溪提出了“我家在景區”發展目標,全域、全民、全要素、全產業鏈推動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
三產增加一產附加值
全縣接待游客增加到103萬人次,梯田旅游帶動當地特產品牌增值
于是,聯合鄉首先啟動了梯田復墾。
因為城鎮化,梯田拋荒很嚴重;且聯合鄉12個村中,擁有梯田的8個村又都是地質災害點。“過去整理農田是為了種糧吃飯,現在整理農田則是為了恢復農耕文化生態。”因為沒搞圍墻造景、沒有大拆大建,當地群眾對這事雙手贊同。從2014年到2016年,聯合鄉財政連續三年補助梯田復墾,全鄉共復墾500多畝。
與此同時,當地一方面幫助群眾成立種養合作社聯系農戶,鄉財政通過合作社對農戶給予每畝不超過410元/年的補助,種植符合綠色標準的農產品;另一方面,鄉里還成立了“聯合梯田文化有限公司”,負責品牌推廣、招商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聯合鄉在補助梯田綠色種植和品牌建設方面累計投入60萬元。
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不搞門票,但聯合鄉梯田旅游帶動了“聯合三寶”的品牌增值。所謂“聯合三寶”就是聯合鄉出產的花生、田埂豆、梯田稻米,由于獲得了“國家綠標”,產品打開了市場,價格比以往翻了番。
旅游飯原來還可以這樣吃!自去年“全域旅游”啟動以來,尤溪15個鄉鎮個個都提出了自己“不收門票”的計劃。“我家在景區,荷鋤登云梯”,成了當地最響亮的廣告。
2016年,尤溪全縣接待游客增加到10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增長到6.2億元,旅游總收入占生產總值從不到0.5%增加了到2.5%。雖然總量還不大,增長勢頭卻相當強勁。
不僅是多了碗旅游飯
發展觀念轉變,首次將旅游工作納入鄉鎮年終考核體系
全縣上下能夠如此快速有序地發展全域旅游,這是尤溪北旅游集散中心總經理陳興橋此前萬萬沒想到的。這位原本在江西撫州經營建材的農民企業家2015年底回洋中老家過春節,發現越來越多人來尤溪旅游,便也萌生返鄉創業的想法。
2016年國慶節投用的尤溪北旅游集散中心坐落于洋中鎮,不僅可以輻射本鎮的際口漂流、桂峰古村落等多個景點,還可以輻射聯合梯田和縣城的朱熹誕生地等整條尤溪北旅游線路。“一開始就是想蓋個集散中心賺些來超市買特產、旅館住宿的錢。”陳興橋坦言,“在縣里的工作思路指導下,才有了如今的觀念——把集散中心建成一個窗口和樞紐。”
在當地,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正變為制度設計的考量。2016年,尤溪縣對全縣年終考核進行了重大變革:首次將旅游工作納入鄉鎮年終考核體系——總分100分中,旅游一項占了7分。
“發展全域旅游,開啟了我們干部對經濟發展的一種重新認識。”沖破了“依靠資源壟斷、依靠財政支撐”傳統模式束縛后,洋中鎮不但先后啟動了農村環境整治工程、洋中食用菌國家級農業產業園申報,而且正在以國家二級公路標準建設兩條連接其他鄉鎮旅游點的道路。“作為一個山區鄉鎮的投資,我們之前還從來沒有過如此的大手筆。”洋中鎮鎮長鄭長洪說。
其實又何止洋中一鎮。到2016年底,尤溪縣全縣境內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145.32公里,位居全省縣級第一。而最終,由于旅游工作完成出色,往年從未奪冠的洋中鎮第一次在年終考核中名列15個鄉鎮榜首。
一碗別樣旅游飯,竟然“吃”出了一場基層關于如何深化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