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了,6月到8月是青少年溺水的高發月份,要特別注意防范溺水事故。
6月28日,三明永安市龜山公園湖里級就發生一起,一名23歲男子溺水。三明日報周末特刊報道講述了驚險的救人過程:
眾人救小伙
驚險
溺水者23歲,從江西到永安打工。當天由于天氣悶熱,他與兩名伙伴下湖游泳,但他們水性都不好,剛游不久,那名青年想“試試”水性,徑直向200多米寬的對岸游去,快到對岸時,體力不支,拼命掙扎,同伴游不過去,就回到岸邊,拼命呼救。
時值下午5點左右,市民在附近游玩、鍛煉。呼救聲引來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加入到尋找施救工具的隊伍中來,并高呼著“快來救命啊”的聲援中。“我看見已有兩個人向對岸游去了,但水性不好剛游出不遠又折了回來。”市民林阿姨說,“那時,我也和大家一樣急死了,可惜我不會游泳呀!”
就在此時,一名在附近拔草的中年男子循聲跑到觀景臺,見有人在湖中掙扎,便迅速脫下外服外褲,跳進湖里,抓起岸邊一個泡沫箱,游近溺水者后,把泡沫箱推過去托起男子游回岸,落水青年獲救。 看到很多人趕來,救人者就走了。
經尋找確認,救人者叫楊家安,今年44歲,家住燕北街道坂尾村,在永安市園林處當“臨時工”不滿5個月。事發時他在綠化帶拔草,成功救人后,看到很多人趕來,他就走了。他說:“沒什么,遇到這樣的事,誰也會去救,只不過我水性比他們好一點。”
為見義勇為的楊家安點Zan!
幸虧有楊家安的幫忙
小青年才幸免于難
人間還是好人多啊!
但那么在生活中,
如果我們遇到類似溺水情況
該怎么辦呢?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這樣一則消息刷屏
很多人瘋轉一種溺水救命法
稱溺水1小時內均可靠此方法得救
各種轉發版本,如下所示
版本一
一張的圖加上形象的描述,讓朋友圈的人忍不住想轉一下。
版本二
這可是手繪插圖哦,多么用心和認真的筆跡~~~~~
版本三
又是一種手繪版本,看到了嗎?順著小孩頭發滴下去的水滴都畫出來了,這就叫細節!
版本四
彩繪版本也出來了,這著色功底怎么著也有業余十級水平了吧,但看這兩位人物比例,溺水者還沒被救活,估計要被踢死了吧?!
以上版本的姿勢,真如描述所說,能救人嗎?
較真的小編查了一下后,百分百確定的告訴大家——
假的!
這絕對是假的!
其實該圖是2004東莞道窖鎮昌平村的一起兒童溺亡事件的新聞圖片
圖中那個少年并未如上文所說,被從死神手中拉回
而是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
看到了吧,像這樣跑的話,救不了命,還要送命
其實溺水救援兩個關鍵步驟是給溺水者重新建立呼吸循環和重建心臟跳動。
紅劍救援隊的楊sir稱,上文介紹的“倒背法”是一種南方農村常見的土辦法,對于剛發生溺水、心跳呼吸尚未停止的孩子確實有一定效果。
原理就是——在奔跑過程中,通過肩膀擠壓溺水兒童的腹部和胸部,靠重力和外力作用下清理喉嚨和氣道,從而把肺里和腹部的水擠得吐出來,最終重建呼吸循環。
但成功的前提是孩子溺水時間很短,心臟沒有出現驟停。
如果溺水時間較長,心跳呼吸已經停止,還一味的用倒背法,反而可能影響救援。因為人體內的氧儲備極少,呼吸完全停止后只能維持機體6分鐘的代謝,如不及時恢復呼吸,心跳就會停止,腦細胞死亡,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
這種情況應該用手摳出溺水者喉嚨異物,迅速進行心臟復蘇的搶救。
那么,遇到溺水人員,正確的施救方法是怎樣的呢?
①首先,迅速清除其口、鼻中的污物,解開領口,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后,抱起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者,急救者半跪著,將溺水者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頭部下垂,并用手平壓背部倒水。
②與此同時,施救者應迅速檢查溺水者是否存在心跳和呼吸,若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綜合三明日報、今日永安網、泉州晚報 、法制晚報、 江寧公安在線
來源:三明日報微信(ID:smrbwx)
本期編輯:靈雨 凌峰
(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