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研討會,剖析了三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班子的反面典型案例——三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主任陳國森及原副主任劉賢華、尤向榮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廉潔紀律,拉幫結派、對抗審查,不收斂、不收手,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都是從事與企業主打交道的工作,思想防線若是崩塌,很容易步陳國森等人的后塵。”參加研討會的黨員干部表示,要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班子的案例中吸取教訓,明底線、知敬畏,嚴守紀律底線,做合格黨員。
這一群“蛀蟲”為何集體淪陷,齊齊墮入腐敗的深淵?個中緣由,令人深思。
東窗事發,“著陸”不意味著“平安”
2014年6月,三元區紀委收到群眾舉報,反映三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主任陳國森通過虛增工程量和虛報青苗補償款套取大量款項用于發放補貼和揮霍等問題。這距離陳國森申請提前退休在家休息不到半年,也打破了他“自己曾做過的所有事情都不會被追究”的幻想。
剛接受調查的陳國森仍心存僥幸,拒不交代問題,要么說自己記不清是什么情況,編造了種種謊言,企圖蒙混過關;要么質疑各種證據材料,對事實始終不承認,調查工作陷入僵局。
于是,調查組決定兵分兩路,一路人馬繼續負責調查陳國森,另一路人馬將調查重點鎖定另外兩個關鍵人物——三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副主任劉賢華和尤向榮。
功夫不負有心人。調查組人員通過調查發現,2009年,某電子科技公司負責人黃某某為感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在其公司土地出讓金返還方面給予關照,送給陳國森人民幣8萬元,劉賢華、尤向榮從中各分得人民幣2萬元;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副董事長王某為感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在其公司籌建期間給予關照,送給陳國森人民幣10萬元,劉賢華、尤向榮從中各分得人民幣2萬元。
我幫你解決困難、協調矛盾,你投桃報李給我“好處”,在這樣的“你來我往”中,陳國森等人防線節節失守,甚至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