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記者走進清流縣田源鄉田口村衛生所,鄉村醫生黃世泉正在幫助村民量血壓,只見四周格外干凈整潔,在這個58平方米的衛生所里,診療室、治療師、藥房、公共衛生室四室分開,布局合理。
村里衛生所辦公條件的改善,得益于三明醫改。黃世泉是村里資格最老的鄉村醫生,從醫40多年,原來村里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群眾有什么問題,他便上門問診,基本屬于流動醫生。這次沐浴三明醫改的春風,縣里投入了4.5萬元,利用鄉里原來的學校教學樓,重新裝修,改為醫療辦公場所。
醫改不但改變了村級衛生所的辦公條件,更重要的是解決群眾看病“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享受藥品零差率及醫保門診報銷政策。與此同時,鄉村醫生的待遇也隨之提高,比如黃世泉,他先前工資每月才幾百元,現在提高到1200元,再加上農村公共衛生費用,一年的收入可達2萬多元。
今年,清流縣按照市醫改領導小組《關于鄉鎮衛生院在行政村設立衛生所的通知》,圍繞“筑牢網底、方便群眾、分級診所、預防為主、醫養結合”的工作目標,著力構建“十五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可及圈,讓老姓方便看病。這個縣還專門成立領導機構,由分管縣領導牽頭,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按照“六統一、三完善、三實施”的633“統一標準,即統一規劃設置,實行標準制;統一人事管理,實行統配制;統一業務管理,實行規范制;統一藥械管理,實行申領制;統一績效考核,實行績效制;統一財務管理,實行報賬制。完善服務場所、基本醫療設施和各項規章制度,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和信息化管理統配制。同時確定在龍津、嵩口鎮全面開展試點工作,其他鄉鎮選定2至3個村先行開展設立村衛生所,在總結試點的基礎上,明確方法步驟,確保衛生所設立順利推進。
目前,該縣已投入245萬元,完成全縣76個村級衛生所設置規劃,69個村級衛生所掛牌并正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