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物價局消息,截止到今年4月,豬價從一年前每只虧損四五百到目前盈利近千元,肉價也水漲船高。
1
豬肉漲價:
據4月27日價格監測: 每500克瘦肉18元,肋條肉13元,后腿肉14元,同比漲幅分別為35.5%、44.4%和40%。
加上玉米價格同比下降約30%的因素,每只出欄生豬以220斤1020元收購價計利潤近千元。
2
銷量下降:
與肉價高漲相反豬肉銷量大幅下降,三明大康公司白條豬日批發量200頭,同比減少120頭,降幅為37.5%;
集貿市場部分肉攤夫妻經營戶收入減半,原來每天賣兩只現在一只,純收入由700元降為350元。
市物價部門提醒
針對肉價偏高銷量下降情況,商務、農業等相關部門要研究對策,引導養殖戶不再壓欄而積極出欄,鎖住利潤確保收入;增加市場供應降價促銷,實現經營戶與消費者利益共贏。
延伸閱讀
肉價何時“退燒”?
據三明日報4月15日報道:前排56元/公斤,前腿肉44元/公斤,三層肉36元/公斤……3月份以來,肉價突然“飛”起,很多市民直呼“吃不起”。肉價何時“退燒”?這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肉價飛漲
“之前做湯底的筒骨大概24元/公斤,現在至少要30元。”4月13日,東新一路一家小吃店的阮老板對記者抱怨說,因為肉價上漲,這一個多月來店里的成本增加了好幾百元,“我們長期和肉鋪合作,這樣的價格還算實惠,平時你們去買,價格還更貴。”
“現在肉價平均每公斤漲2元,一頭豬要比之前貴500至600元,稍微大一點的豬要貴800元左右。”高巖市場一家賣豬肉的老板算了一筆賬,“肉價每公斤漲0.4元就已經很厲害了,現在漲到了個位數,難怪大家都在發牢騷。”
肉價為何居高不下?
市物價局價格監測科科長曹紹杰說,去年1月份寒潮來襲,生豬疫情多發,影響了市場供給量。另外,前幾年豬價低迷,特別是去年的3、4、5月份豬出欄價低至10.6元/公斤,而原本為14元/公斤。于是,很多中小散戶退出市場,豬肉市場供不應求,加上受比價規律和人工成本的影響,受市場規律調節肉價上漲。
“前一段豬肉的出欄價為16.6元/公斤,現在漲到20元/公斤,豬肉出欄價高了,市場價理所應當也跟著高漲。”三元區壹號家庭農場的生豬養殖戶吳閣墩解釋,由于目前母豬的存欄數量減少,現在各養殖場還處于補欄階段,離下一階段出欄還需要一段時間,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肉價提升。
“除了市場調節的因素外,政策的調整也是導致肉價提升的重要原因。”吳閣墩說,為保護環境,我省出臺了一些關于穩定當前生豬生產的政策,我市一些污染嚴重、不符合養殖標準的養豬場被關閉或拆除,生豬養殖戶數量減少,再加上對進口凍肉數量的控制,我市本土豬肉有限,肉價不得不上漲。
肉價何時會回落?
吳閣墩說:“價格上漲只是階段性的現象,當生豬的補欄數回升,肉價自然會回落,一般來說,生豬的生長周期為10個月,所以這次肉價回落還需6至7個月的時間。”(記者 鄭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