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的女伶照片,已呈現出姣好的胸部曲線。
晚清紫洞艇上的歌女舊照,很難說有什么曲線美。
開風氣之先
廣州民俗嬗變系列三
上世紀二十年代女子內衣束放之爭如火如荼
“廳長有見及此,亟思將女子束胸之陋習,嚴行禁革。擬請由省政府布告,通行遵照,自布告日起,限三個月內,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并通行本省各婦女機關及各縣長設法宣傳,務期依限禁絕。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經查確,即處以五十元以上之罰金……”這是1927年7月8日《廣州民國日報》刊登的《禁止婦女束胸提案》的部分文字,提案者為時任省民政廳廳長、留德博士朱家驊。
朱博士口誅筆伐的對象是當時大行其道的女子內衣—束胸小馬甲。他滿懷信心,要使束胸陋習在3個月之內銷聲匿跡。朱博士是否一遂宏愿,暫且不論,但這篇戰斗檄文以及由此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天乳運動”,卻在束胸馬甲的退場與舶來胸罩的流行之間起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全城女子終于不必為了追求“飛機場”的效果而日日受束胸之痛,婀娜多姿的曲線成為新的美麗風向標,并由此解放了她們的身體和心靈。
馬甲當道
胸前密紐緊緊扣
穿上一天腰都疼
著名小資作家陳丹燕曾在《上海的風花雪月》里寫到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滬上十大名妓。她說,看到這些女子照片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想到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男人的審美觀是那樣的惡劣,那十個女人,全都僵哈哈地硬在大襟衣服里,沒有一點點的風月氣息”。說實話,當筆者看到清末那些在珠江上紫洞艇里的歌女老照片時,也有同樣的感覺,她們大多罩著寬袍大袖,胸部平坦,與想象中“婀娜多姿”的多情少女,真有天壤之別。
為何這些女子的胸部個個都如“飛機場”一般呢?這就要說一說清末民初流行的女子內衣—小馬甲了。小馬甲的前片有密密的扣子,穿上后緊緊扣住,常憋得穿衣者氣都喘不過來,但高聳的胸部立刻就會小了一半。
著名文人包天笑曾在《六十年來妝服志》中寫道:“小馬甲多半以絲織品為主,小家則用布,對胸有密密的紐扣,把人捆住,因從前的年輕女子,以胸部高聳為羞,故百計掩護之。”看官你見多識廣,肯定不會問出為何當時的年輕女子“以胸部高聳為羞”的問題,因為這當然是千年來封建禮教的影響啦,所以中國文人筆下的典型美女,總以“削肩平胸”者為多,換言之,“飛機場”是當時主要的美麗風向標。
事實上直到民國初年,廣東民間女子仍盛行束胸,女孩子一到十二三歲胸部發育的時候,媽媽就會給她們穿上束胸的白布背心,把胸部捆得緊緊的,一直堅持到成年。底層婦女由于勞動所迫,還不會特別把束胸的禁忌當回事,中上層女子就更動彈不得。
且看1928年7月一期《申報》上的報道,大沙頭一位觀念進步的先生帶著沒有束胸的妻子出門,結果其妻在路上連連被譏笑為“村下婆”,她羞愧難當,現買了一件小衫,找了個隱蔽的地方,把胸束好,才愿意與先生接著逛街。女人不把自己弄成“飛機場”,就不好意思逛街,不知道現在天天吵著要吃木瓜豐胸養顏的女孩子們看到這樣的報道,心里會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