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后,面對著在“油膩”邊緣掙扎的自己,我會想起并不遙遠的10年前,自己高考慘敗的那個夏天。10年前,在知道成績的那一瞬間,我就選擇了復讀。每一個熬得住時間的少年,或許都是因為不甘心吧。
9年前的夏天,我收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火車上顛簸了39個小時之后,我到了北京西客站,龐大并且帶著古建筑風格的西客站讓我有一種無所適從的焦慮。我坐在320路公交車上。經過軍事博物館、國家圖書館,這些在書上見過無數遍的名詞,終于成為我眼前的實體。然后,我進入人大校園,經過“實事求是”的校訓石,走進宿舍,走進課堂……
少年求學如飛鳥入深山,茫然無所知,又對前路百般執念。師兄說,欲求知識之浩瀚,必經求索之茫然,這種茫然就是大學。2009年北京下了一場早雪,雪花早早地蓋住了金黃的銀杏葉。朋友說,屬于我們的黃金10年,在茫然之中開始了。
6年前的冬天,我選擇參軍,從一個迷茫的在校學生變成一個更加迷茫的“新兵蛋子”。和所有前赴后繼的士兵一樣,我一頭扎進軍營——稍息、立正、臥倒、匍匐前進……在深夜的哨位上,在整齊劃一的隊列里,在抗洪搶險的前線,我收獲了有情有義的戰友和永生不忘的軍旅記憶。這是值得感謝的兩年,即使現在看來,那些肌肉和靈魂同時瘋長的日子都是清晰可見、值得永遠回憶的。我們的青春連同國家命運在千萬座營盤中共振、流逝,與此同時,我們鍛造了強健的體格和閃亮的人格。
4年前,我退伍回到學校。那時,移動互聯網產業分疆割據,如火如荼,我發現微信公眾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但那時與部隊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寥寥無幾。我想或許我可以找到一個突破口,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加之對軍營的了解,通過新媒體平臺講述中國軍人和軍營的故事。2014年8月31日,我和朋友一起創辦微信公眾號“一號哨位”。
我在部隊站的第一班崗就在“一號哨位”,它是軍營的大門哨,是軍營內外的連接點,退伍后我選擇在“一號哨位”繼續站崗。面對心系軍營的群體,我們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陪伴他們,與他們對話。新媒體技術除了帶來信息增量外,它的意義還在于舊關系的修復和新關系的建立。我相信,通過新媒體講述軍人故事、傳播軍旅文化、溝通軍營內外、拉近心理距離、喚起庸常生活的儀式感等,是每一個心系軍營的人所需要的。于我而言,這是一件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事情。
在3年多的時間里,“一號哨位”的粉絲從零到1萬、10萬,再到現在全網粉絲超過200萬,已成為一個以微信公眾平臺為內容中心和連接點,其他多平臺共同發力的新媒體矩陣。很榮幸,我們為軍事文化傳播、現代化國防和軍隊建設盡到了自己的一份力,得以和中國軍隊一起見證星辰大海的遠方。
半年前,我成了一名傳播學博士研究生,拖著沉重的文獻在學術道路上匍匐前進,揣著一些自認為是的問題研究、實踐,尋找解釋和解決的方案。
黃金10年,如夢如幻,一朝入夢,終生難醒。成績單可以作證,發際線也可以作證。收獲的和失去的都將成為未來的注腳。
不敢想象10年后的自己,星辰大海的目標太遠,我只希望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解開生活的一個個死結,越過已知和未知的關隘,在眾聲喧嘩的時代保持清醒的內心,閱讀、寫作、交談、行動。
我的導師說:“閱讀、寫作、交談、行動皆非大道理,卻是理想、信念、德性、使命、責任等大道理得以生發的土壤。這些平常詞也正是我們在這個大時代的本分事。”是的,接下來10年,做好大時代里的本分事,把這些本分事做好了,便是自我的偉業。
希望10年后,我在解決復雜問題時,不再因知識匱乏而焦慮,希望“一號哨位”成為軍旅文化的品牌,繼續見證中國軍隊的現代化進程。希望10年后,當我和我的朋友們回憶起今天,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赤子之心沒變,不油膩,不猥瑣,我們始終懷揣著一個盼頭,在時間里匍匐前進,我們點燃了頭頂的朝霞,我們把涓滴意念匯成了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