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會長朱進元在“2015人民財經年會”上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保險可成為政府轉變職能的有效抓手、治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撐。
去年,中央啟動新一輪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工作,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增強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而要準確把握好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總體要求,就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保險作為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手段,可以成為政府轉變職能的有力抓手:既要‘放到位’,也要‘管到位’。”朱進元說。
據他介紹,保險具備承接公共事務的功能,能夠幫助政府“放到位”。對比發達國家,保險業承擔了許多在我國由政府承擔的職能。如一些發達國家運用市場機制,已經成功地把一部分社會養老、醫療保障、災害救助等責任轉由保險業承擔,甚至鐵道事故的賠償和善后工作都由保險公司來完成。通過引入保險參與社會管理,政府在降低管理成本、減輕管理壓力、提高運行效率等方面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放到位”還要保證“放而不亂”,其本質是要求政府對該管的事情還要“管到位”。朱進元建言,如果在老百姓最為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環境污染等方面引入保險機制來防范社會風險,可以及時實施對受害者的經濟補償、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減緩社會沖突,增進社會和諧。他指出,在一些發達國家,政府在一些特殊風險領域甚至推行強制責任保險,以更好地保護潛在受害人的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我國保險業對經濟貢獻度有待釋放
在26日上午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介紹,2014年全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大關,保險業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行業增速達17.5%。保險業可謂在經濟下行環境下實現逆勢增長。
然而與銀行業超160萬億元的資產總額相比,保險業在我國金融總資產的占比尚不足6%,能夠發揮的金融資源配置作用尚有限。就增加值而言,我國保險增加值占金融業的比重約為7%,占GDP的比重約0.4%,而這兩項數據在美國分別為33%和2.8%。
“如果我國保險業的這些比率達到美國的水平,就能夠為經濟發展做更大的貢獻。”朱進元說。
他估算,如果未來20年保險資產規模按照年均15%的增速增長,按照當前20%投資于基礎設施和不動產領域的比例計算,保險業可直接為基礎設施、不動產累計提供資金24萬億元,助力城鎮化建設。
此外,隨著行業的充分發展,在吸納就業、填補社保缺口、助力“三農”發展、緩解巨災影響等多個方面,保險的保障功能都有待充分發揮和體現。
保險業“觸網”迎發展新機遇
盡管我國保險業規模尚不足以匹敵發達市場國家,但其17.5%的發展增速不容小覷。隨著互聯網金融大潮的來信,保險業或將獲得更強勁的發展動力。
“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保險業帶來的一些新的機遇。”朱進元說,“互聯網保險產品在2014年可謂異彩紛呈。”
他舉例說,2013年“雙十一”期間,兩家險企推出了保障在線購物的保險產品,大受歡迎;到2014年,這類產品在此前的基礎上銷量又大幅提升,“僅1天就銷售了1.5億個保單。”
據中保協2014年2月發布的《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報告》內容顯示, 2011—2013年國內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從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長達46%;規模保費從32億元增長到291億元,三年間增幅總體達到810%,年均增長率達202%;投??蛻魯祻?16萬人增長到5437萬人,增幅達566%。
朱進元坦言,互聯網保險的誕生既給這個行業帶來新生力量、資本和理念,也為一些傳統保險公司帶來壓力。“但可喜的是,我們的保險公司都看到了這一趨勢,都紛紛作出變革,有的做的還不錯。”他說。
朱進元透露,事實上中保協早在2013年就注意到了這一新生業態,并啟動了行業年報編寫工作,歷時近5個月,最終發布《2014年互聯網保險發展研究報告》,對各家保險公司就如何利用好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機遇起到良好的借鑒作用。
此外,中保協還于2014年11月與多家海外保險業協會聯合舉辦了“中美互聯網保險峰會”,為國內險企借鑒國際經驗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
中保協“五管齊下”做好護航者
朱進元坦言,當前我國國民在金融資源配置方面仍偏向于銀行儲蓄,對風險的管理意識相對較弱。這一方面是由于消費者對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承擔風險的定勢思維尚未完全扭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保險業本身的產品設計和服務未能跟上消費需求。
保險業不同于其他領域,具有非常獨到的社會責任和社會使命。保險產品是大眾普遍參與的產品,保險企業不能一味追求高利潤,更不能有暴利。同時,社會各領域發展也不能缺少保險業。在任何一個經濟領域、生活的任何一個方面都需要保險業發揮巨大的作用。他呼吁,保險業自身要從各方面去改造,改變理念、改造產品、提升服務,使得消費者更信任保險,買到真正需要的產品,獲得誠心誠意的服務,兌現保險業應有的使命。
他表示,中保協將繼續以“自律、維權、服務、交流、宣傳”為抓手,推動中國保險業從傳統邁向現代,助力中國從保險大國轉向保險強國。對于行業協會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朱進元表示將“五管齊下”發揮協會護航者和推動者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首先以輔助監管為工作方向,主動為監管決策提供參考。圍繞“新國十條設計的重點工作,確定相關課題,整合行業力量,不僅廣泛開展調查,更加注重深入研究,準確把握規律,認真傾聽各方聲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保監會提供更有價值和分量的決策參考。
其次,努力為行業改革提供配套服務。積極參與、主動承擔“全面深化壽險費率市場化”和“商業車險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相關配套工作,充分發揮好協會在監管和行業之間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傳達監管要求,反映行業呼聲,做政策落地的助手和行業發展的推手。
中保協還將繼續堅持行業“一線”的工作定位,積極為行業發展爭取外部支持。“新國十條”從宏觀層面為行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府認可和政策支持,但更多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推進,中保協將緊緊抓住機遇,在法律層面,加大與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最高法等立法執法部門的工作互動,充分反映行業呼聲,輔助監管,維護行業正當權益;在政策層面,主動參與相關政策出臺前的調研、論證,推動相關政策的盡早出臺和實施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同時還要主動搭建對外交流的平臺,拓寬國際交流渠道,更好地鼓舞行業“請進來”和“走出去”。
朱進元表示,未來還將努力打造行業良好的內部生態環境。加強行業自律工作,整合全國保險行業協會力量,明確分工和工作定位,加強行業自律標準和規則的制定,加大自律工作的推進力度,努力維護行業公平公正、規范有序的市場局面。推進行業內部合作,在業務合作、交流分享、職業認證、人才培養等領域搭建各類平臺,發揮更大作用,實現行業共贏發展。
改善保險行業形象的實踐行動,是一件深孚眾望、富有前瞻性和開創性工作。對此,朱進元表示,將加大行業形象和文化建設力度,充分利用多長新聞媒體,創新文化宣傳載體和方式,組織開展行業“尋找最美”系列活動,力塑造良好形象。用好大學生這個難得的載體,在團中央、保監會領導和各公司的支持下,持續推進大學生保險責任性活動,努力將保健理念深入人心。持續推進保險文化建設,組織召開中國保險文化推進會,積極營造全社會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濃厚氛圍,為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