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利茨名為《中國世紀》的文章發表后,引發海內外專家熱議。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的整體實力肯定可以在21世紀上升到世界前列,但這個世紀應是各國合作共贏的新世紀,不只屬于某個大國。
施蒂格利茨在文章中說,按照世界銀行利用購買力平價法的推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在2014年超越美國。洪平凡告訴記者,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建立了以購買力平價來比較各國GDP的方法,在理論上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有很多問題,比如各國物價統計數據樣本的局限性和可比性等。
洪平凡說,這種研究目前仍然處于學術探討階段,雖然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組織都支持這一方法的研究,但沒有一個國際組織用購買力平價的GDP來計算會費和國際援助額。
他告訴記者,世界銀行在報告中將購買力評定修正系數設定為1.85,表明研究者認為人民幣對美元的市場匯率將人民幣購買力低估了85%。而實際情況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2005年已累計升值40%左右。按這個系數計算的中國GDP可能存在高估。
洪平凡提醒人們要清醒地看待GDP總量和中國世紀論。“即使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中國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只能排在全球第80名左右,而按照綜合衡量社會發展程度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中國在全球排在第100名左右”。
此外,如按照市場匯率,中國2014年GDP估計約為10萬多億美元左右,而美國則為17萬多億美元,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更重要的是,‘中國世紀’的提法局限于過去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基于大國興衰和沖突的歷史,”洪平凡說,“過去幾百年,大國更替以列強爭霸的形式,伴隨著戰爭和沖突,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他說,到了21世紀,我們應該相信人類可以吸取歷史教訓,能夠在各國和平競爭和互利共贏的框架下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與歷史上的大國不同,中國強調和平崛起,堅持合作共贏,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國家間的爭端,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洪平凡說,中國如能保持現有的發展態勢,綜合國力肯定可以在21世紀升至世界前列,“但21世紀不應該只屬于中國,或屬于某一個大國。21世紀應是全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發展的世紀,是人類徹底擺脫貧困、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世紀”。(記者 黃繼匯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