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不僅界定不動產的各種權利,保護不動產持有人的相關權益,為制定公平公正的物業稅制度奠定基礎,還要通過物業稅這個經濟杠桿來化解當前住房市場的諸多矛盾。從這意義上說,《條例》的實施,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醞釀、爭論多年的不動產登記終于塵埃落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在12月22日頒布,并確定自明年3月1日起施行。雖然具體落實尚待實施細則出臺,但其作用及對相關行業的震動卻不可低估。《條例》公布之后,對滬深股市的地產板塊就產生了較大沖擊,當天地產板塊股票全部下跌。
為何《條例》公布會對股市的地產板塊產生較大沖擊?《條例》對樓市又會產生多少影響?是短期的還是深遠的?要回答這些問題,可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當前困擾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大問題是什么?二是《條例》到底做了什么?
觀察當前我國的住房市場,主要面臨五大問題。
第一,價格過高,讓許多城市居民無支付能力進入住房市場,從而出現住房供應過剩。這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還可能引發金融體系的風險。
第二,居民持有的住房嚴重分配不均。可以說,當前國內各城市的住房,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住房,基本上已為高收入居民及城市原住民所持有,而中等收入居民在高房價下無法擁有住房(中低收入以下居民的住房只能通過政府保障性住房來解決,不是這里討論的對象)。這就導致國內許多城市一方面有大量的住房空置,另一方面又出現眾多中等收入居民住房嚴重短缺的矛盾局面。
第三,由于商品房市場的價格偏高,又使得一些握有權力的部門又開始巧立名目向福利分房回歸。
第四,國內居民的住房消費嚴重超前。與世界各國相比,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居民購買首套住房的年齡越來越低。比如北京居民購買第一套住房的年齡在27歲,而類似情況在德國是42歲。居民的住房超前消費,不僅表現為購買第一套住房的居民年齡偏小,而且表現為居民購買第一套住房的面積也較大,住房消費市場出現了嚴重超前的趨勢。對于國內居民來說,越早持有住房就越好,持有的住房面積越大越好,這大大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支付壓力。
第五,由于國內住房市場價格一直持續上漲,持有住房的價值越來越大。這讓國內居民形成了住房是永遠保值升值資產的思維定勢,貪腐官員的尋租之手也因此紛紛伸向房地產。
為何我國住房市場投機之風如此燥熱、住房分配又是如此不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當前我國的住房稅收制度不合理。目前,中國在住房交易與流轉環節征了一定的交易稅及交易所得稅,但基本上處于偏低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住房資源處于嚴重錯配,導致許多城市的住房價格越推越高,造成住房資源嚴重浪費。推出住房物業稅就是要優化住房市場的資源配置,并以此來保證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但是,要征收住房物業稅,其稅基從何而來?物業稅的稅率又如何?如果稅基和稅率都無法確定,那么物業稅根本就無法征收。我在2005年、2006年就呼吁過,要征收住房物業稅就得先建立起一些基礎性制度。比如,對中國的住房進行全國性普查,建立起公開透明的不動產登記制度。
眼下,《條例》的公布標志著要在全國對不動產住房進行登記了。通過房地產登記,所有公民的合法房地產不動產得以保護,所有公民房地產資產都能依法有據可查。這樣,職能機構就可以弄清楚全國各城市有多少住房,這些持有的住房有多少類型。在此基礎上,可以確立物業稅的稅基,確立物業稅的優惠及減免條件,制定公平公正的物業稅征收制度就有了可靠的基礎數據依據。如果住房持有的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政府不能獲得這些住房持有的確切數據,要征收物業稅是不可能的。
還有,在中國的特殊國情下,《條例》公布也意味著許多以往隱藏在住房市場背后的非法交易、不合理的財產持有行為都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也大有助于政府的反腐倡廉。(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