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并不是簡單的“互聯網+金融”,也不是復雜到與傳統金融沒有關聯,更不是在現代金融體系之外的一個異生物或類生物。互聯網金融是現代經濟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金融上所表現出的新特征、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和新實現形式。
金融的最基本功能是存、貸、匯,即貨幣資金的聚集功能、運用功能、支付功能。隨著現代金融的發展,三個功能中的聚集功能、運用功能都得到快速發展,演化出不同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承擔并實現其功能,只有支付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并制約了金融功能的發揮、實現、深化、創新并對居民個人、組織交往和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無支付不金融。在市場經濟時代,經濟和社會活動,很多都需要完成交易,促成交易完成的最后一公里是支付。雖然傳統金融組織、市場、產品創新都比較發展,但是支付組織、支付工具、支付形式和支付功能的實現,與互聯網時代的支付需求拉開巨大的差距,從而促成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和支付寶的發展歷程就充分說明這一點。淘寶在完成交易過程中,亟需支付的促成,而當時傳統金融機構朝九晚五的大支付體系,滿足不了阿里巴巴的小額、分散、即時的國際貿易、國內貿易的支付需求。正是有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創設和全力支撐,才有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壯大。互聯網支付工具成就了電子商務,同時,電子商務也成就了互聯網支付工具。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構造互聯網金融的底層技術基礎。
互聯網時代,金融=制度+技術+信息。制度決定誰能夠做金融,包括金融業務活動的法律、規則和范式,是金融功能的基礎。技術提供金融功能實現的基礎設施,技術變遷驅動著金融創新和功能結構。信息是金融業務活動和處理的核心。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下,金融的內涵、外延已經得到大大的拓展和提升。現代金融的范疇已經大大突破傳統金融所能覆蓋的范圍和實現的功能。隨著金融需求的不斷創新,需要更快捷、方便、高效的金融功能實現形式來滿足不斷拓展的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時代,需要互聯網金融來滿足小額、分散、大量的客戶支付、理財和投融資需求。尤其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在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變過程中,迫切需要創新驅動。傳統金融的制度約束和行為規范難以滿足創新驅動對股權資本、債務資本、產品匹配、征信體系、快捷支付、投資理財等巨額金融需求,這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巨大空間。因此,中國涌現大量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和功能探索,這是歷史的機遇,也是時代的需求,更是未來的方向。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經濟和平崛起、創新驅動成為時代要求、大眾理財變成時尚、互聯網技術提供了有效支撐、國外新金融創新不斷借鑒、寬容創新的氛圍日益形成等多種難得的因素組合契合下,得到快速發展是歷史的必然。
互聯網金融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面也會充滿風險,并非坦途。但是作為在傳統金融體系外的新金融創新,既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成為服務小微企業、三農金融的有效實現形式,也在對傳統金融的一定范圍的競爭中自身得到發展,同時也促進傳統金融的創新發展和外延拓展,銀行正在由銀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銀行快速變革。未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發展將是一個既定的方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壯大有助于中國金融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并在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 霍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