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時隔十年,資本市場再度迎來頂層設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前市場熟知的“混合所有制”、“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等內容外,“培育私募市場”內容首次被單獨列出。在私募從業者看來,意味著私募市場發展已被提至更高的層面。
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北亞區主席 孫強
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之一,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北亞區主席孫強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如果私募能從政策層面得到鼓勵,會有更多的外資私募基金進入國內資本市場,相信他們一定能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隨著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大部分來自社會的股東比較分散,沒有足夠的精力、機會和專業知識為企業發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參與到企業的發展當中。股東也無法對企業的領導人進行監督,監事會形同虛設。而且,大型國企的領導人往往多是被任命的,他們不能真正代表股東的利益,各種尋租出現,資本市場也被扭曲。
孫強表示,如果私募可以活躍起來,可以通過董事會席位和股東大會等機制,及時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對企業的管理和激勵機制等問題提供建議,行使股東權力。與此同時,混合所有制為私募基金參與中國企業改革,經濟發展也提供了契機。如果私募能夠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參與到國企中來,將通過股東作用,充分推動公司治理,完善激勵機制,積極為公司發展建言獻策,提高國企的運營效率。
孫強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會為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機遇,讓資本市場可以發揮應有的監督管理的作用,提高企業效率,增加經濟活力。華平這樣有實力的外資私募基金,能夠充分的參與到公司治理、激勵機制建立、企業并購等環節中來,以自身豐富的國際經驗,為中國企業的成長和資本市場發展貢獻力量。
過去十年間,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的資本市場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如果說十年前的國內股市還是國企的天下,那么今天已是百家爭鳴的格局。從散戶“炒股”為主到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參與股市的投資者主體逐漸成熟和多樣,股市結構也逐步走向健全。
孫強指出,中國和發達國家市場相比,股市仍然不夠成熟,資本市場并未完全和真正發揮融資功能。由于人為干預太多,不少優秀企業被擋在了資本市場的大門之外。資本是需要流動的,但是目前國內股市的流動性尚很不足,效率低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來說尤為嚴重。
孫強強調,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除銀行貸款外,股市是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也是調節經濟的手段。資本市場最貼近市場,企業可通過上市向社會資本融資,同時接受市場和投資者的監督,這樣經營良好、利潤高的企業將會更加成功,資本才可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此次新“國九條”的出臺,在國家層面對資本市場再次進行頂層設計,意義重大,這將有利于釋放改革紅利,推動金融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更好的發揮資本市場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建設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模式方面的積極作用,資本也能更多的參與到經濟活動中來,這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都是大利好。(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