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5日訊 涵江區白塘鎮雙福村位于涵港大道中段,是莆田十一個少數民族行政村之一。村落依田傍水而建,周邊水系發達,村內有上千株荔枝樹,其中10株還達到了700年的樹齡。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資料顯示,莆田現有樹齡達500年以上的荔枝古樹30株,而雙福村就擁有其中10株,可以說是莆田市古荔枝資源集中地。村民說,這些古樹,還有個關于乾隆皇帝的傳說。
老樹結出的荔枝,顏色鮮艷、顆粒飽滿、果肉晶瑩剔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雙福村。在村民翁先生的引導下,記者來到村內百年古廟鑒湖書院前,10株700年樹齡的荔枝樹便分布在四周。
眼下正是收獲的季節,村民們爬上樹枝小心翼翼地摘下果實,送上一串給記者品嘗,味道十分鮮甜。村民郭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古樹養分及光照充足,結出來的果實相比尋常不僅顏色更鮮艷,果肉也更為鮮甜。記者看到,有幾株古荔枝樹枝干出現了中空,有的甚至完全傾倒一側。郭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如此,但是這些古樹還是年年結果,都不用怎么施肥。
郭女士告訴記者,村里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些老樹是誰種下的,大家都把它們當做“寶貝”保護起來。據郭女士介紹,村里流傳著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剛好在鑒湖書院前的荔枝樹下乘涼,順手摘了一顆荔枝,剛剝好皮,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沒想到撿起來竟然沒有沾染上一點塵土。乾隆皇帝十分吃驚,放進嘴里時發現荔枝十分鮮甜。自此,雙福村的荔枝便成了“貢品”。
莆田市農業局經作站工作人員表示,市內樹齡300年以上的果樹很少,500年以上的更是稀有。雙福村作為市古荔枝資源集中地,應抓緊對古荔登記建檔,并加強保護。村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今村里已提出“水上游、陸上觀、田里玩”的鄉村旅游發展思路,將投入200萬元進行“鄉愁”工程建設,其中包括對古荔在內的歷史遺跡進行保護。工作人員說,相關部門已對古荔枝樹進行鑒定,后期將掛牌保護。(海都記者陳小芳/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