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14日訊 5月12日海都報莆田版P01版報道了《八成輕微事故因亂變道引發》這一新聞,引起讀者熱議。不少讀者紛紛致電本報,市區電動車在機動車道上亂竄,也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隱患。
昨日,記者從荔城警方獲悉,電動車騎手素質參差不齊,逆行、占道、無牌上路等違規行為較多,但監控設施不完善,無法取證處罰,電動車違規愈演愈烈。
一輛電動車在文獻路上逆行
八二一中街,電動車騎在了機動車道中間,十分危險
現象:占用快車道、逆行等頻現
昨日上午,記者在天九灣路口、八二一街、文獻路等路段看到,電動車因輕便小巧,在等紅綠燈時,見“縫”就鉆。綠燈后,這些電動車直接駛上馬路中央,差不多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在機動車道上穿行,小車避之不及。
文獻路與八二一街路口,兩個女騎手將車開到機動車道上等綠燈。而按照交規,電動車必須停在安全島上等候。記者觀察發現,除了占用快車道外,很多電動車還在機動車道、輔道上逆行。
在八二一街,電動車亂變道更是頻繁,不少緊隨其后的轎車緊急剎車,避開這些電動車。
探因:集中報牌電動車數量暴增
業內人士指出,莆田市區的電動車數量爆發式增長,去年集中報牌期間,電動車數量更是猛增。
“當時規定的報牌時間是4月至7月,很多市民為了趕上報牌時間,集中買車,集中報牌,每天的報牌數量都在200輛左右。”業內人士表示,之后報牌時間還延長了。
不過業內人士也表示,電動車上牌,本是為了更好管理,但因超標電動車數量太多,短期內數量激增,2017年超標車退出市場后,市區的交通環境有望得到改善。
措施:布控探頭與報牌系統聯網
針對市區電動車的亂象,荔城公安分局的民警介紹,以下5種亂象是最讓市民頭疼的:闖紅燈、加塞、占用快車道、隨意變道、逆行。
民警表示,電動車違規現象多,是由于交通設施不完善,尤其是監控方面,無法與電動車報牌系統相連接,且報牌系統目前還無法查到電動車車主的個人信息造成的。“查不到車主就處罰不了違規者”。
據介紹,目前,警方正在研發新的系統,將監控探頭與電動車報牌系統相連接,屆時,不僅能夠對電動車的交通違章進行處罰,還能查出這輛車的行駛線路,便于取證和執法。(記者陳晉/文 馬俊杰/圖)